【天津医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卷

考研 2021-02-13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考研】

  模拟试卷十

  (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病理学专业))

  一、 名词英汉互译[5%]

  1. 非典型

  2. 附壁血栓

  3. 转移

  4. 渗出液

  5. 动脉粥样硬化

  6. 狭窄

  7. 绒毛膜癌

  8. 肺结核

  9. 支气管扩张

  10. 蜂窝织炎

  11. Calcification

  12. Regeneration

  13. Necrosis

  14. Alteration

  15. Embolism

  16. Cavity

  17. Rheumatism

  18. Carcinoid

  19. Typhoid fever

  20. Ischemia

  二、名词解释[15%]

  1. 肠上皮化生

  2. 不稳定细胞

  3. 肉芽肿

  4. 非典型增生:

  5. 变异性心绞痛

  6. Goodpasture综合征

  7.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简答题[50%]

  1. 静脉易于血栓形成的原因。

  2. 炎症时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要点。

  3. 常见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名称及与其相关的肿瘤。

  4.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的特点。

  5. 肝硬变的临床病理联系。

  四、问答题(15X2=30)

  1. 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的发生。

  2.(1)风湿性心内膜炎(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3)心肌梗死时左心腔形成血栓(赘生物、附壁血栓)原因要点、心脏病变要点和临床后果要点。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英汉互译(答案略)

  二、名词解释[15%]

  1. 肠上皮化生

  考点:适应

  解析: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肠上皮化生常见于胃。此时,胃体和(或)胃窦部的粘膜腺体消失,表面上皮的增生带由胃小凹位于粘膜基底部并改变其分化方向而分化出小肠或大肠型粘膜上皮。这种肠上皮化生也可成为肠型胃癌的发生基础。

  2. 不稳定细胞

  考点:再生

  解析:不稳定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

  3. 肉芽肿

  考点:炎症的组织学类型

  解析:肉芽肿是由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性炎可由感染性因素,如细菌、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或由异物等引起。

  4. 非典型增生:

  考点:上皮性肿瘤

  解析:主要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可发生于皮肤或粘膜表面的被覆上皮,也可发生于腺体上皮。

  5. 变异性心绞痛

  考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解析: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和供氧量暂时失去平衡而引起。心绞痛既可因心肌耗氧量暂时增加超出了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供氧能力而发生,亦可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变异型心绞痛多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时发作,仅少数在工作负荷中发病。发作时心电图见ST段反而升高。血管造影证明,此型心绞痛时可见冠状动脉痉挛,直至其管腔狭窄。这种血管痉挛大多发生在明显狭窄的冠状动脉,但有时也可见于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

  答题技巧:对心绞痛的概念稍加解释。

  6. Goodpasture综合征

  考点:肾小球肾炎

  解析:主要病变为肺出血合并肾小球肾炎。这种肾炎大都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的典型代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可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病人常有咯血,并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轻度高血压,可有肾功能改变。本病比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小儿及老年人较少,男性多于女性。

  7.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考点: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解析: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体,主要是肿瘤相关抗原,借以判断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协助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为最多见的病因。

  三、简答题[50%]

  1. 静脉易于血栓形成的原因。

  考点:血栓形成

  解析:1)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静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动脉,特别是久病卧床的患者和静脉曲张的静脉内;

  (2)静脉有静脉瓣,静脉瓣内的血流不但缓慢,而且呈漩涡,因此静脉血栓形成往往以瓣膜囊为起始点;

  (3)静脉不象动脉那样随心脏搏动而舒张,其血流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4)静脉壁较薄,容易受压;

  (5)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静脉后,血液的粘性有所增加。

  2. 炎症时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要点。

  考点: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解析:炎症时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以下顺序发生:

  1) 细动脉短暂收缩;

  2)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3) 血流速度减慢;

  4) 白细胞附壁。

  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如下:

  1) 内皮细胞收缩;

  2) 直接内皮损伤;

  3)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

  4) 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答题技巧:以上为第四版教材内容,第五版教材稍有变化。

  3. 常见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名称及与其相关的肿瘤。

  考点:上皮性肿瘤

  解析: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1) 粘膜白斑:常发生在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粘膜,长期不愈会发生相应器官的鳞状细胞癌。

  (2) 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相关肿瘤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3) 纤维囊性乳腺病:相关肿瘤为乳腺癌。

  (4) 结肠、直肠的腺瘤性息肉:相关肿瘤为大肠癌。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相关肿瘤为胃癌。

  (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肿瘤为结肠腺癌。

  (7) 皮肤慢性溃疡:相关肿瘤为皮肤的鳞状细胞癌。

  4.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的特点。

  考点:肾小球肾炎

  解析:弥漫性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为弥漫性,两侧肾同时受累。病变进展较快,主要变化为肾小球内细胞增生。

  (1) 光镜下,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病变严重时,毛细血管腔内可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毛细血管袢破裂出血,大量红细胞进入肾球囊及肾小管腔内,可以引起明显的血尿。

  (2)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有致密物质沉积。这些沉积物大小不等,有的很大,在基底膜表面呈驼峰状或小丘状。沉积物表面的上皮细胞足突多消失。沉积物一般在发病后几天就可出现,在4~6周内消失。

  (3) 免疫荧光法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呈颗粒状荧光。系膜内也可有类似沉积物。

  5. 肝硬变的临床病理联系。

  考点:肝硬变

  解析:肝硬变的临床病理联系

  (1) 门静脉高压可出现以下临床症状:①脾肿大;②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③腹水,腹水形成的原因有:由于小叶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受压,肝窦内压上升,液体自窦壁漏出,部分经肝被膜漏入腹腔;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灭能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钠水潴留;④侧支循环形成,主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等。

  (2) 肝功能不全可能引起的临床表现有:①睾丸缩微、男子乳腺发育症;②蜘蛛状血管痣;③出血倾向;④黄疸;⑤肝性脑病。

  四、问答题(15X2=30)

  1. 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的发生。

  考点:肿瘤的病因

  解析:(1)癌基因是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由于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多都是对正常细胞生长十分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的激活有两种方式:①发生结构改变;②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的生长促进蛋白。引起原癌基因突变的DNA结构改变有:①点突变;②染色体易位;③基因扩增。突变的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叫做癌蛋白。癌蛋白与原癌基因的正常产物结构不同,并失去正常产物的生长调节作用。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其靶细胞:①生长因子增加;②生长因子受体增加;③产生突变的信号转导蛋白;④产生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这样,癌蛋白调节其靶细胞的代谢、促使细胞逐步转化,成为肿瘤。

  (2)在正常情况下,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如果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多数是通过等位基因的两次突变或缺失的方式实现的。

  (3)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造成的分阶段的过程,单个基因的改变不能造成细胞的完全恶性转化,一般需要多基因的改变,包括几个癌基因的激活和两个或更多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

  2.(1)风湿性心内膜炎(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3)心肌梗死时左心腔形成血栓(赘生物、附壁血栓)原因要点、心脏病变要点和临床后果要点。

  考点:心血管系统疾病

  解析:(1)风湿性心内膜炎:①原因要点: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②心脏病变要点: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引起瓣膜炎,也累及瓣膜邻近的内膜和腱索。瓣膜病以二尖瓣最多见。在瓣膜表面,特别是在闭锁缘形成白色血栓,称疣状赘生物。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病变后期,赘生物发生机化、瓣膜本身发生纤维化及瘢痕形成。③临床后果要点:这种病变反复发生,可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导致瓣膜病。常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2)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①原因要点:主要是由致病力相对弱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②心脏病变要点:肉眼观,常在原有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基础上,发生溃疡,甚至穿孔和腱索断裂,表面形成单个或多个较大,且大小不一的菜花状或息肉状疣状赘生物,赘生物破裂易脱落形成栓子。③临床后果要点:瓣膜的损害可造成瓣口狭窄和/或闭锁不全。赘生物脱落形成的栓子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塞最多见于脑,其次为肾、脾和心脏,并可引起相应部位的梗死,临床上相应症状出现。肾可因微栓塞发生灶性肾小球性肾炎。细菌和毒素的持续作用,还可能引起败血症,病人有长期发热、脾脏肿大、白细胞增多、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

  (3)心肌梗死时左心腔形成血栓:①原因要点:因心内膜受损及室壁瘤等病变而诱发血栓形成。②心脏病变要点:心肌梗死部位坏死,附壁血栓形成。③临床后果要点:左心腔形成的附壁血栓可脱落引起栓塞,栓子进入主动脉,随血流可能造成脑、肾、脾等部位的梗死。栓子也可能发生机化。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kaoyan/1817.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