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治愈经验分享]经验分享:肝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性食管炎

实践技能 2025-08-19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实践技能】

 目的:观察肝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方法:将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肝胃降逆汤为基础,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雷尼替丁,盖胃平。两组连服6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两组疗效经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胃降逆汤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抗反流屏障失调,酸性胃内溶物反流异滞留食管,食管消除能力下降以信食管防御能力下降能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病变严重的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和癌变。近年来我采用中药肝胃降逆汤辨治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16—78岁,平均35.2岁,病程15天—14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77岁,平均36.6岁,病程15天—15年。中医辩证分型符合寒热错杂,脾虚气滞,肝胃不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辩证分开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及《中医内科学》相关标准,具有胃痛、痞满、泛酸、嗳气、嘈杂或呕吐,舌苔微黄或黄腻,辩证分型符合寒热错杂,脾虚气滞型。西医诊断:①参照西医《内科学》gerd诊断标准,以典型的烧心、泛酸、胸胃后痛,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有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②符合内镜诊断标准或做24人食管ph监测。

2. 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 用肝胃降逆汤为基础方,处方:柴胡10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10g、甘草8g、大枣10g、党参10g、吴茱萸3g、白芨15g、竹茹10g、赭石10g、枳壳10g、百合10g、川楝子10g 、乌药10g兼血瘀加丹参、牡丹皮、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连服6周为1疗程。

 2. 2照组 多潘立酮10mg 每日3次,餐前0.5h服,雷尼替丁150 mg 每日2次,餐前0.5h服,盖胃平4片,每日3次餐中嚼服连服6周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均禁烟酒,忌食辛辣油腻以及巧克力、咖啡等,饮食且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睡眠时床头抬高20cm,不穿过紧衣裤,避免经常性弯腰用力,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药物。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完全消失,内镜检查食管炎表现基本消失。有效:反流性食管症状明显减轻,内镜检查食管炎分级呈轻度改变。无效:治疗前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内镜检查食管炎分级无明显改变。

 3. 2治疗效果见表:来源:

h显效有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2301790.3对照组3014976.6
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复杂,不管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和食管运动异常,而且伴有胃排空和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且与饮食、情志有关。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无专论述,大致属于痞症、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其病机为胃失和降,且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结肢,湿中化热,温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脾虚气滞之证。该病往往反复发作,病程长,脾胃不足为本,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胃降逆汤:功能降逆止呕,消瘤散结,方中以柴胡、干姜散结祛寒、黄芩、黄连苦降泻热除痞;党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白芩苦甘微寒,消肿生肌,收敛止血;左金丸抑肝和胃,赭石、枳壳以助降逆止呕;百合既能补中益气,又能润肺补虚;以制约肝木太过;川楝子,量少疏调肝气;乌药疏通气机,散寒止痛,几药有凉有温,有走有守,柔中有刚,润而不滞,辛而不燥。综观全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辛开苦降,阴阳异调,从而达到恢复中焦升降,肝胃调和的目的,全方切中病机,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shijianjineng/49610.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