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彝族阿细跳月|云南彝族——阿细跳月

民族舞考试 2024-11-14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民族舞考试】

        阿细跳月最早流传于路南圭山和弥勒县山区,是彝族阿细支系最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跳月又名"跳乐",阿细语称为"高斯比",意为快乐的跳,撒尼语称之为"三弦比"即三弦舞。据说它是由阿细古老的民间舞蹈"老人舞"发展而来。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里各村的人们常相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娱乐,而跳月则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平时,当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小伙子用竹笛吹起燎人心动的旋律,大三弦弹起热情奔放的曲调,于是在场坝上,在松林里,姑娘们便踏着轻快的节奏走来,面对小伙子拍手起舞,令人心醉的阿细跳月便开始了。他往在跳月中相识、相爱,跳到月落,跳到日出。"跳月"分为青年舞、老人舞、娃娃舞三种。其基本舞步是跳步和三步乐。青年舞节奏明快,动作跳跃旋转,情绪热烈奔放,充满青春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老人舞节奏缓慢,动作在三步乐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有时轻抬脚在空中边跳边旋转数圈。娃娃舞,跳法是三步乐,有时改蹬脚为点步,或把一只脚搭在另一只腿上,边跳边唱,具有一定的游戏性。阿细跳月通常用大三弦、小三弦、二胡、高低音笛、木叶等伴奏。

阿细跳月是彝族舞蹈中的一枝奇葩,但40年代在昆明演出时却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有伤风化","难登大雅之堂"等罪名而禁演。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民族歌舞艺术十分重视,"阿细跳月"曾登上向国庆一周年献礼的舞台并到国外演出,成为国内外广大观众喜爱的舞蹈。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minzuwukaoshi/41605.html

  • 【藏族】藏族 ——热巴卓

    热巴和热巴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热介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昌 都、工布地区和四川、云南藏区的一种包括铃鼓舞、杂曲、民间歌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热巴中有戏曲表演,因此有人叫它康戏(康区的戏曲)。表演热巴歌舞的多数是有人身依附的流浪艺人,故过去将这种艺术形式和表演这种...

    发布于:2024-11-14

    详细阅读
  • 【山南地区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山南地区民间舞蹈

    西藏的南部山南地区是藏族文明的发祥地,在漫长的沧海变桑田、猕猴变人的历史演变中,这里形成了众多的舞蹈艺术形式,主要的有:谐钦、卓谐、卡儿、贡噶尔鼓舞、阿嘎谐、果谐等等,以下为大家简略介绍果谐。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台、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

    发布于:2024-11-14

    详细阅读
  • 【藏族果谐组合】藏族——果谐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抨击旧制度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还有倾吐爱情的。由于政教合一的思想影响,...

    发布于:2024-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