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藏族 ——热巴卓
民族舞考试
2024-11-14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民族舞考试】
“热巴”和“热巴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热介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昌 都、工布地区和四川、云南藏区的一种包括铃鼓舞、杂曲、民间歌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热巴”中有戏曲表演,因此有人叫它“康戏”(康区的戏曲)。表演“热巴”歌舞的多数是有人身依附的流浪艺人,故过去将这种艺术形式和表演这种技艺的艺人统称“热巴”,实际上它是一种流浪艺人表演的杂艺歌舞。“热巴卓”是指“热巴”中的骨干部分“铃鼓舞。表演铃鼓舞开头要说“卡谐”(致语快板),大都是些称颂吉祥,炫耀技艺的话,如:“今天是吉祥的日子,我们来这里跳热巴,热巴是米拉热巴编的,米拉热窘首先表演的。我们旋转起来象金山一样的稳当;我们飞舞起来,象大鹰一样矫健。我们表演的热巴比米拉热窘更漂亮……朋友们快来看吧!”等。说完致语,男执铜铃,支持手鼓,点点敲击,翩翩起舞,围圈走动。当跳到情绪热烈时,就拉开场子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 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不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死人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抖脚尖等。铃鼓舞的鼓点名为一点、三点、五点、七点、九点,实为一、三、五五、七七、九九点,双点节奏。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旋,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西藏东部的热巴队很多,以前昌都的卡贡区的活佛每年要召集各地热巴队集会献演,从中渔利,但客观上对热巴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有的热巴队还去过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卖艺。察雅、察绒、丁青、工布地区的热巴队颇有名气。察雅热巴善长鼓技;察绒热巴歌声优美,民间舞出色;丁青热巴技艺熟练,善长刀舞;林芝热巴队班底年轻,阵容整齐,男性个人技巧颇为突出。
“热巴”中的铃鼓舞以技巧表演来抒发情绪,是藏族民间舞“卓”一类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鼓舞,粗犷奔放,所谓“金铃银鼓舞热巴”就是对这种舞蹈的概括描述。
-
【藏族】藏族 ——热巴卓详细阅读
热巴和热巴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热介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昌 都、工布地区和四川、云南藏区的一种包括铃鼓舞、杂曲、民间歌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热巴中有戏曲表演,因此有人叫它康戏(康区的戏曲)。表演热巴歌舞的多数是有人身依附的流浪艺人,故过去将这种艺术形式和表演这种...
-
【山南地区民间艺术团文艺调演】山南地区民间舞蹈详细阅读
西藏的南部山南地区是藏族文明的发祥地,在漫长的沧海变桑田、猕猴变人的历史演变中,这里形成了众多的舞蹈艺术形式,主要的有:谐钦、卓谐、卡儿、贡噶尔鼓舞、阿嘎谐、果谐等等,以下为大家简略介绍果谐。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台、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
-
【藏族果谐组合】藏族——果谐详细阅读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抨击旧制度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还有倾吐爱情的。由于政教合一的思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