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恢复高考成为改变国家命运的一个有益拐点
【shitiku.jxxyjl.com--经验交流】
人物名片樊志民,1957年3月生,陕西省洛川县人,1982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毕业,1997年晋升为教授并被遴选为农业经济史方向博士生指导教师。提出杨凌为“中国农业圣地”的第一人。
主要职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
代表作:《秦农业历史研究》(1997年出版,国内首部断代农业史专著。)
5月10日,记者采访樊志民时,他刚刚度过他50岁生日。答问从其50岁生日开始。
记者:祝贺您50周岁生日。冒昧地猜测,您过50岁生日的时候,一定细细盘点过自己50年的风雨人生。
樊志民:谢谢。在我50周岁的生日宴会上,我宣读了《五十感言》(给记者轻声读):“……50岁是一个渐趋成熟的季节。每当成熟的季节,农夫总要盘点当年的耕耘与收获。我也曾把自己譬为农夫,在《问稼轩农史文集》里回顾了自己的耕稼历程……从学缘层面讲,我从90年代迄今招收博、硕士研究生近百名……作为导师,我追求的是鞠躬尽瘁,不愧后学……”
记者:“鞠躬尽瘁,不愧后学”这应当是您50年人生经历的一个盘点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吗?
樊志民:可以,这是我受过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个结果。我原本是名农村娃,陕北黄土高坡上的穷孩子,现在我能有这样的生活条件,是学习文化,给了我这样的转变。
记者:知识改变命运。1977年考上大学,将您的的人生引领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我想,您对30年前恢复制度的深刻意义,或许有更强烈的认识。
樊志民:今年我50周岁,也是参加高考30周年。高考的确改变了我的人生。对于恢复高考制度意义的理解,应当上升到这个制度的恢复是国家和时代命运的一个有益的拐点。隋唐开端的科举考试,比“九品中正”的荐举制度更加开明和公正。上世纪初实施全国统一高考,在选拔优秀高中生以培养精英人才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之后,中断高考,给人们一个错误的导向,这就是“不读书时代”。
“不读书时代”的后果很可怕。一些人因为“不读书”而无法消除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兽”性,野蛮、愚昧、狂热、落后之祸患开始蔓延( 停顿,摘掉眼镜,陷入凝思……)
1977年的恢复高考,它所恢复的不单单是参加了那场考试的570万考生的信心与希望,它更直接改变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得以重新复兴和兴旺的基本!
记者:具体来说,它还有哪些意义?
樊志民: 以30年后的眼光来看,这一被世界媒体称之为“最残酷的竞争方式”的恢复,并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入学考试的恢复,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是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的重建。它还恢复了公平与公正,恢复了理性的回归,为一切纳入规范化,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人才基础。
记者: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您还记得吗?
樊志民:对于每一个参考者来说,那都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得高考的第一天,我和村里的几个人走了几十里的山路,到县城的洛川中学参加考试。不知道怎么回事,临进考场前,脑子里一片空白。考场外用白石灰划了30米的“警戒线”,监考不像现在考试这么“森严”。进入考场后,一看卷子,脑子恢复了记忆。
记者:您考了多少分?
樊志民:数学没有完整地答完任何一道考题,20来分吧?那时候有个规定:“百分不放,零分不录。”很庆幸,我的数学没有考零分。我的平均分是72分,但没有考100分的。
记者:“百分不放,零分不录”什么意思?
樊志民:有一门考了100分,就必须录取,反之,有一门考了零分,坚决不予录取。
记者:除了数学,你的历史、地理、语文、政治都在八九十分以上。那时侯您在农村,学习历史、地理、政治方便吗?
樊志民:我喜欢看报纸。不少政治知识从报纸上来。地理知识,得益于一张世界地图,蒙上眼睛,问什么国家,我能指到哪个国家。历史知识,从“毛选”上学到很多。那时候流行学习《毛泽东选集》,书中有很多历史典故,文章下面有详细的注释,我很喜欢熟读和背诵注释。
记者:30年前的事,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了解,甚至不理解。您还有哪些难忘的事情?
樊志民:到兰州上学,我从洛川老家坐了一天的车,先到铜川。在铜川坐火车到咸阳,从咸阳再倒车到兰州。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火车,第一次见到高楼大厦,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到那么多的书……一切都很新鲜。大家都闹过不少笑话,如有的同学把香皂当水果吃。还有,报考志愿的盲目性很大,我报考兰州大学时,不知道兰州离家里有多远,是什么样的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当时的兰州大学在全国是名列第六的好学校。当时,许多人惟一的念头,就是能考上就行,考上哪所学校、是大学还是中专、学习什么专业等都不考虑。
记者:再问一个题外话。人们普遍把杨凌誉为中国的农科城,中国农业硅谷,而您为什么一直执著地把杨凌誉为“中国的农业圣地”,最终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可?
樊志民:这个事,说来话长。简单地说吧,我是研究中国农业历史的,一直与“农”打交道。现任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陕西学会副会长,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学会副会长和省社科院规划办历史学专家组成员。我的研究认为,称杨凌为“中国的农业圣地”,十分合适。
-
高考倒数多少天_高考倒数天,专家、老师教你有所为有所不为详细阅读
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两周时间,怎样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复习状态和心态作最后冲刺?我们请来专家、老师和高考过来人为你做一回高参。★倒数第10天 语文:有必要热身语文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质的飞跃,所以这段时间应该做些适当的热身:●做一些题目,培养自己的语感;●整理好须背诵的古诗文、文学...
-
高三学生不喜欢班主任_高三学生生活实录:不喜欢考试却一天两个来回详细阅读
1 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考试,但考试期间是很轻松的,一天两个来回。不喜欢的是考试之后2 每次考试都会塑造一小批成功者和一大批失败者。这样算算,我宁可自己在高考前的几次考试中差些,那样高考成功的可能性还大一些。(看来概率没白学,高考这种事也能算)3 抓紧时间学习,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个哑巴的机器人,除了充...
-
高考结束后需要做哪些准备|高考结束后该做哪些事:放松之中不忘充电详细阅读
高考过来人:暑假多充电高考结束后,暑假仍然要学习。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往年很多考生在高考结束后,暑期都没有放松学习,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充实自己。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刘征告诉笔者,去年暑假,他在新东方上英语六级培训班,每天学6个小时。北大一入学就有英语分班考试,按照考试成绩的等级接受不同等级...
-
[物理初中选择题解题技巧]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详细阅读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还有组合选择和排序选择等(例如一些实验考查题)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等,而题中的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 求解选择题与求解其他题型一样,审题是第一步,也是...
-
家有高考的学生家长应该怎么做|高考给上海学生家长带来苦恼同样多详细阅读
老张,最近为了女儿的高考我真是烦死了。在上海一家电视台工作过多年的一位编辑近日向记者诉苦。 为了孩子高考花的精力实在太多。这位编辑说,从填志愿开始,到买辅导材料、找辅导老师、开家长会、参加高考咨询会等等,事事都得去做,有时开家长会晚上6点半开始开到9点,下了班就得赶去,连晚饭也来不及吃...
-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_阅卷归来感受:高考作文何必老去掏祖宗兜?详细阅读
在某些中学师生眼中,阅读经典、谈论经典、写经典,是既有分数又有风度的事;利用古人骗印象分,已经成为共同的默契。 文学典籍是中学阅读极其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写好高考作文是中学阅读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优秀的高考作文是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现实、有真情实感的,是说自己的想法的。 作为语...
-
大学新生坐谈会|大学新生谈高考:放松进入备考状态详细阅读
魏环是南开大学文学院2003级新生。因为她的腿部有残疾,魏环最担心的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不被大学录取。直到后来,她在报纸上看到无臂少年被天津财经学院录取,心里才又充满了希望。由于他们那一届正赶上高考提前一个月,在六月份考试,同学们心里都很焦虑。魏环看到周围的同学每天都在忙,突然感到很茫然,不知...
-
【四岁还有多少天高考】我的四天高考心情--一个考生的2003年高考日记详细阅读
一部分考生提前一天结束了高考。走出考场后,这些考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想放松一下。昨天下午5时30分,南京市第四中学的考生成佩佩走出考场,一下子钻进了母亲的怀抱,撒娇道:妈,我们逛超市去。昨晚7时,记者拨通了成佩佩家中的电话,此时,这个可爱的女生刚刚到家。玩兴未尽的她一拿起电话,就开心地告诉记者:我考...
-
[对高考家长陪考的看法]家长别去陪考 让孩子自己上路吧详细阅读
日历一翻到7月,我就琢磨着该换一条上班路线了,宁可绕远,也别碰上堵车,不为别的,就因为高考。我上班途中经过一所中学,每年都是高考考点,这几年,每到7、8、9三天,骑车经过这里,就得下来推车前行,因为路已经被陪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堵上了。 不知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还是高考的重要意...
-
高考冲刺方法及心态调整_高考冲刺:学习心态比方法更重要详细阅读
不打时间战 金飞解释说,他常让自己保持在一种兴奋状态,当他感觉到干某件事已没有热情、效率降低时,他会换件事做做,而不去跟别人比谁坐在凳子上的时间长。写日记发泄坏情绪当学习不理想、心情郁闷时,金飞最常用的解脱办法是发泄写日记。他常在日记本上写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朝好的方向想,这样能够让自己很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