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 考生该如何准备(2)

高考指南 2022-06-06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指南】

二、抓住两个关键,破解新材料作文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做新材料作文呢?应根据它“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特点,逐步去破解。这当中关键要抓住两个问题。

  (一)全面理解材料:

  过去做老材料作文,对材料的研读比较简单,比较快,一二分钟就行了。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时间最少五分钟。因为这是立意构思的基础,是树之根,水之源。而且,依笔者看,不仅要全面理解材料,而且要适当地分析材料,因为只有经过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几个有关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如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它的主题是:通过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说明:人要量力而行,不过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材料可分几个部分?

  仍如上题,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

  3、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仍如上题,可归纳为:

  ①老鹰: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乌鸦:自不量力必然失败,而且学老鹰学得不对(老鹰是“俯冲”,乌鸦是“哇哇地从树上猛冲”)。

  ③牧羊人:认为乌鸦自不量力很可笑。

  ④孩子:认为乌鸦另有可爱的一面(敢于尝试)。

  这些问题弄清了,第一步的任务就完成了。

  (二)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是第二步的任务。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侧面”?什么叫“角度”?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侧面”就是“旁边的一面,”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认作是侧面,同理,一个事物、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表现为多个侧面。就一篇文章的内容表现来说,可含有多个侧面。分解时,要采取分类的方法。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东郭先生》,按思想意义来分,有揭露狼的凶残本性的一面,有批评东郭先生糊涂受骗的一面,也有赞扬农民聪明机智的一面。又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也按思想意义来分,有肯定老鹰的一面,有批评乌鸦自不量力的一面,有表现牧羊人看问题抓住实质的一面,有表现孩子看问题全面的一面,等等。只要把材料的内容全面理解了,这个问题就不难了。

  选定了一个侧面,再就要选择角度。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去看这个侧面,构思立意也就隐含其中了。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还是拿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作例,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

  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

  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

  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

  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

  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写了。写的时候还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一味地就材料论材料。

  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多侧面和角度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哪个侧面哪个角度最好?关于这个问题,陈妙云教授说得很肯定,就是都一样,平等关系,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或部分主题。如从老鹰的角度写,就必须涉及到主角乌鸦,用乌鸦进行反证,证明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选择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前面之所以要求大家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时候,要概括材料的主题,其目的也在于此。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下面我们再来以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其题目为: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这也是新材料作文,只不过它选择的材料不一般,像首散文诗。因为材料像一首散文诗,不是一篇小故事,故而较难把握,难度更大,审题立意的任务更艰巨。

  对付这种新材料作文,破解程序跟上面所说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时候,要抓住散文诗的特点来分析。

  材料第一部分是三个排比句,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种情况。第二部分是概述,说因为岁月流逝,对过去的这三种情况有了新的感悟。由此推导出的主题是:岁月使人的思想感情丰富成熟了。

  根据这个主题,我们一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种情况当作三个侧面,即“地方”,“事情”,“朋友”。如写农村老家,儿时去过几次,不感觉到什么留念,但读到高中,繁嚣的城市生活使自己感悟到了它的清新、和谐、纯朴。又如写自己曾几次迷恋上网与父母争吵,长大了才体悟到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谬。又如与朋友几次交往,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角度最好选择个人(即自己),也可以写别人。

  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选择一种或数种情况为论据,阐明岁月会使人的思想感情丰富成熟的道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又得到一点启发,即解析材料时,首先要判定材料的文体特征,然后,再依据该文体的特征去理解分析材料。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hinan/16127.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