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科目]2000年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综合)试题(含答案及分析)

法律硕士 2021-01-07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法律硕士】

Ⅰ、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公法 2.法系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9分)

( )1.原始社会的习惯就是习惯法。

( )2.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 )3.法律效力的一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

( )4.侵犯人权的法是恶法。

( )5.司法人员首要的伦理规范是忠诚于法律,只服从法律。

( )6.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7.调解书、逮捕证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8.古罗马法中已经规定了公开审判的原则。

( )9.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实际上是判例法

( )10.违法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 )11.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主要标准。

( )12.在我国,广义的立法主体包括最高权力机关。

( )13.法律渊源就是法律的来源、源流。

( )14.司法权是执行立法机关法律的一种权力,主要指审判权。

( )15.行政处分包括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

( )1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 )17.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18.义务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 )19.法的历史类型是依据法的传统和外部表现形式的不同,对古往今来的法律所作的分类。

三、论述题(本题15分)

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的主要优点。

Ⅱ、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国家结构形式

2.平等权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纸上所选答案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

1.宪政的基本精神是__________。

A.建立有限政府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有__________。

A.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以及国务院秘书长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C.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主席及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

D.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3.宪法的根本法地位表现在___________。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其他法律不同

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_______。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B.宪法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D.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5:_________是18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的著名纲领性文件,以后成为法国宪法的序言。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自由大宪章》 D.《人身保护法》

6.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_____产生。

A.上级任命 B.下级委派 C.直接选举 D.间接选举

7.任何公民,非经_________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B.人民法院决定

C.公安机关批准 D.国家安全机关批准

8.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_________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________。

A.英国宪法 B.美国宪法 B.法国宪法 D.苏俄宪法

10.根据宪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域包括______。

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11.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_______一案,开创了由最高司法机构审查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的先例。 A.麦卡洛克诉马里兰 B.马伯里诉麦迪逊 C.辛普森 D.弹劾约翰逊总统

三、分析题(本题10分)

某市人民政府为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加快市区街道改造步伐,发布了《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一切营运性出租车必须向交通管理部门交纳道路建设费、增容费200元,逾期不交者将追究法律责任。作为该市出租车司机的赵某认为,该规定属于乱摊派的范围,因而请求人民法院依据宪法和法律撤销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则认为,该规定属于市政府的行政规定,法院不能受理此案,并告知赵某向省政府和省人大反映情况。赵某则认为法院不履行职责,不公正,因而一定要法院受理此案。(请运用有关宪法和法律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

Ⅲ、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2题、4空,每空1分,满分4分)

1.夏商统治者在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______和_______的神权法思想。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制度的形成,标志着封建特权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 )1.“质剂”是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

( )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 )3.历史上有名的汉律60篇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朝律》和《约法三章》。

( )4.自唐律开始,中国法律就规定了亲亲得相首匿制度。

( )5.“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6.《大元通制》是元英宗时期制定的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 )7.明朝实行“重其所重”的原则,加重了对伦理教化方面犯罪的处罚。

( )8.1906年,清政府改刑部为法部,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 )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华民国宪法》。

( )10.1934年1月,工农民主政权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修改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联合”条文。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1.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称为( )

A.五过 B.五听 C.五刑 D.五善

2.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

A.家罪 B.公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3.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 )

A.充军 B.发遣 C.枷号 D.廷杖

4.在抗日民主政权后期制定的各种宪法性文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5.唐朝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为( )

A.大理寺 B.御史台 C.刑部 D.法部

6.清政府在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暂行新刑律》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吕刑》 B.《法经》 C.《禹刑》 D.《唐律》

8.1864年清政府和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内设立特殊审判机构,称为( )

A.化外人 B.会审公廨 C.观审处 D.领事法院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唐律疏议 2.马锡五审判方式



综合课试题答案



Ⅰ、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公法,一般认为,凡涉及到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3分)

2.法系,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实践和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法律的一种分类,(2分)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1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9分)

1.错误。[解析]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具有阶级性和国家强制性,因此不能与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规范的习惯法混同。

2.正确。[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只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在约束力范围方面是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3.正确。[解析]在一般情况下,各法治国家坚持新的法律颁布后只对生效后的事件和行为适用,不承认法律的溯及力。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有利追溯的原则。

4.正确。[解析]法有善恶之分。一般而言,保护人权的法是善的,而侵犯人权甚至否定人权的法是恶的,人们便有权予以抵抗,即恶法非法。

5.正确。[解析]司法人员只有忠诚于法律和服从法律,才能排除法律之外的其他任何影响,公正独立地行使司法权,倍守法律公正的最高理念。评判司法行为优劣的最高的和惟一的标准就是法律。

6.错误。[解析]在一般社会规范中,党章、团章也规定权利和义务。因此,不能说只有法才规定权利和义务。

7.错误。[解析]调解书和逮捕证都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二者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文件,只对具体人和事适用,只适用一次。所以,调解书和逮捕证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8.正确。[解析]与东方相比,古罗马法院组织出现较早,且在法律中规定了许多关于诉讼的专门原则,如“公开审判”,“不告不理”等。

9.正确。[解析] 11世纪英国王室法院的法官在巡回审判中,有选择地适用各地的习惯法而形成判例,通行于全国,因而称普通法。普通法和以后形成的衡平法都由判例组成,故又统称判例法。

10.错误。[解析]违法行为并非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例如某些违反程序性法律规范的行为就不一定是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11.正确。[解析]一般而言,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有二,即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式。其中,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大多数法律部门就是根据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种类的不同来划分的。

12.正确。[解析]在我国,立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在广义上,立法主体既包括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也包括经授权的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3.错误。[解析]法律渊源主要指法官等职业法律群体对什么样的法律性资料所具有法律效力的认定,而不是指法律从哪里来及其发展变化。

14.正确。[解析]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立法权、行政权相脱离,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两种。司法权是按照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公布的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一种权力,主要是审判权。

15.错误。[解析]行政制裁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罚措施,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3种。行政处分只是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

16.正确。[解析]法制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制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17.正确。[解析]法律关系客体是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等。

18.错误。[解析]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称为禁止性规范。

19.错误。[解析]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法律经济基础和意志内容两个标准,对历史上的法所作的分类。依据法的传统和外部表现形式的不同对历史上的法律所作的分类应称为法系。 三、论述题(本题15分)

答:(要点)1.法具有规范性。(2分)概括、反复适用,所以其作用是高效率的。(1分)。2.法具有国家性。(2分)3.法具有普遍性。(2分)4.法具有利导性。(2分)5.法具有强制性。(2分)6.法具有程序性。(2分)(本论述题作适当展开的,加1分至2分)

Ⅱ、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1分)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1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2分)

2.平等权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原则,(1分)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违法行为受到追究;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外特权。(2分)我国公民的平等权还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内容。(1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A。[解析]权利制约权力是宪法的核心,这一核心在政治实践中的集中表现,就是一切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都植根于宪法之中,即必须建立有限政府。因此,建立有限政府应当为宪政的基本精神。 2.D。[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均有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以避免任职上的终身制。

3.ABD。[解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在法律上的特征,也是宪法区别于其他普通法的重要特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主要表现在: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因此,本题的答案应当为ABD。

4.AB。[解析]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是指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2)宪法是一切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规则。因此,本题的答案应为AB。

5.A。[解析]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以《人权宣言》作为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和旗帜,并在1791年法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将其作为序言,以强调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6.D。[解析]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只有县级以下含县级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则是实行间接选举。因此,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间接选举产生。 7.AB。[解析]我国《宪法》第37条第2款明确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因此,答案应选AB.

8.C。[解析]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监督各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各种规章是否符合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的规定;(2)监督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

9.A。[解析]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英国长期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认为议会是代表人民的民意机关,是主权机关。因此,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应当高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法律是否违宪,由议会来判断。

10.ABC。[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种,不包括民族乡,我国没有自治乡的提法。因此,本题的答案应为ABC.

11.D。[解析]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全面地表现了我国的阶级本质,是我国国家机构得以建立。、健全和国家政治生活得以全面开展的基础,是其他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12.B。[解析]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开创了由最高司法机构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

三、分析题(本题10分)

答:(1)某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营运性出租车收费问题的规定》属于在其职权范围内的行政命令。因为,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但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3分)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因此,赵某认为市政府的行政命令违法,有法律所规定的诉愿权。(2分)

(3)根据我国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而无权审查并撤销人民政府的行政命令。(1分)我国宪法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决定和命令有权变更和撤销。(2分)因此,法院告诉赵某向省政府和人大反映情况是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因为省政府是市政府的上级行政机关,领导和监督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而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权力机关,有权监督行政机关的工作,(1分)赵某应当听从法院的司法建议,采用正确合法的途径反映情况,解决问题。(1分)

Ⅲ、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2题、4空,每空1分,满分4分)

1.天讨天罚。[解析]:夏商统治者声称自己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而颁布法律,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

2.八议官当。[解析]八议,是指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议其所犯”,对他们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的制度。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官当,是指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爵折抵徒罚的一种特权制度。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对。[解析]凡买卖奴隶,牛马须使用较长的契券,称为“质”买卖兵器,珍奇等小件物品则使用较短的契约,称为“剂”。

2.对。[解析]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3.错。[解析]因为“约法三章”不在汉律60篇内。

4.错。[解析]“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形成于西汉宣帝时期。

5.错。[解析]“五朝会典”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5个朝代编纂的会典的统称。

6.对。[解析]元英宗至治三年修订了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大元通制》,共2000多条,分制沼条格,断例、别类四部分,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状况。

7.错。[解析]明朝“重其所重”,主要表现在对谋反、大逆等贼盗犯罪的处罚上。对有关风俗教化方面的犯罪,则采用“轻其所轻”的原则。

8.错。[解析]清末司法改革中将刑部改为法部,作为纯粹的司法行政机关。

9.错。[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制度制定的第一个宪法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对。[解析]1934年1月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作了修改,最主要的是在第1条内增加了同中农巩固的条文。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满分8分)

1.B。[解析]“五听”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运用察言观色的办法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这五种方式具体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2.C。[解析]公室告,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

3.C。[解析]枷号,明朝创没的耻辱刑,它使犯人在监狱外带枷示众,受尽羞辱和痛苦。

4.C。[解析]是抗日民主政权制的《施政纲领》的代表,规定了保障抗战、加强团结、健全民主、发展经济、普及文化教育的“二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5.A。[解析]大理寺,职掌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对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案件有重审权。

6.C。[解析]是清政府于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一部专门刑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上的专门刑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2编,共53章,411条,另附《暂行章程》5条,与中国传统法典在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不同。

7.B。[解析]《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共有6篇,分别是《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它是战国初期魏国李惺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8.B。[解析]会审公界廨,又称会审公堂,是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满分8分)

1.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原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制定的一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地典,也是中华法系和中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性法典。(2分)《唐律疏议》包括律文和疏议两部分。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颁行《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大臣历时一年,完成对律文的疏议解释,并将律文与疏议合编在-起,于永微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天下,称为《永徽律疏》。到元朝以后,始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法典,也是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2分)

2.马锡五审判方式。所谓“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反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去的崭新形式。(1分)抗日战争时期,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同志通过巡回审判,及时纠正了一些错案,解决了缠讼多年的疑难案件,使违法者受到制裁,无辜者获得释放,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因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赞扬,这种工作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2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实事求是、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实行审判与调解相结合,司法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断案;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形式。(1分)



综合课考试试题分析



综合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各部分的分值分别是:法理学40分,宪法学30分,中国法制史30分。

为帮助考生了解出题思路,掌握复习重点,现将2000年、2001年综合课考试试题作一分析。

(一)法学基础理论

1.2000年、2001年题型分值、各章分值情况如下表:


名词解释
判断题
简答题
论述题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第一章法的特征



1分



15分

第二章法律历史
3分

4分
3分





第三章法律作用

3分

1分

5分



第四章法律制定


2分
3分





第五章法的要素


3分
3分





第六章法律体系
3分
3分
1分






第七章法律关系


2分
2分





第八章法律责任


2分
2分





第九章司法原理


1分
1分

9分



第十章法律职业


1分
1分





策11章法律思维


2分
3分





第12章法治国家


1分







 

2.对2000年、2001年试题的评价

(1)分值分配

法理学共十二章内容,涵盖面非常之宽,从2000年考题的分布看,第一章有一道论述题(15分)和一道判断题(1分),第二章有一道名词解释(3分)和四道判断题,分值相对较为集中,而第三章却一道题也末出,成为空白,此外的各章都较均衡地在判断题中占有一定的分值。这反映出出题者对于法理学各章都有着同样密切的关注程度和一种均衡出题的思路。

这种均衡观念同样体现在2001年试题分值在各章的分布中。2001年试题中,除第九章有一道论述题(9分)和一道判断题(1分)、第三章有一道简答题(5分)一道名词解释(3分)和一道判断题(1分),分值较为集中外,其余分值的分布也同样十分均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考试分值较多的各章成为了2001年考试分值较少甚至无分值的章节,反之亦然,这恐怕不是巧合,而同样反映出出题者力图在各章间寻求均衡的一种观念。

应当说,这种均衡出题的观念是应当肯定的,一方面,作为法学基础理论的法理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将之压缩成十二章,已经是精而又精,因而各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只有鼓励考生全面复习,才能为入学后顺利进行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2)题型

2000年考试共有三种题型,即名词解释、判断题和论述题。这都是法理学考试的常见题型,注重的是测试考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2001年考试稍有变化,主要是将原来的论述大题一分为二,改为一道简答,一道论述,便于从更宽的范围了解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原理的深度,但总体上讲是属于测试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范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大题(论述题和简答题)一般是从未重点考过的章节出,特别是前一年分值极少或者无分的章节出,员学参看上表就可明了。

(二)宪法学


名词解释
选择题
分析题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原理

3分
6分
4分
10分
12分

第二章 我国国家制度概要
4分
3分
3分
3分



第三章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分

1分
1分



第四章 中央国家机关


2分
4分



合 计
8分
6分
12分
12分
10分
12分


就宪法学的情况看,各章分值差距较大,近两年的出题均集中在第一章,即宪法的基本原理,分别占总分(30分)的53%(16分)和63%(19分),也就是说,宪法学的要求是着重掌握宪法的基础性知识和原理。同时,宪法学在题型上也单独列出了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解释立法与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测试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比较有新意的。此外,还须注意,个别选择题超越了《指南》的内容范围,如2001年试题中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问题,这表明出题者是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了必读书的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

1.2000年、2001年题型分值、各章分值情况如下表:


填空题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2000
2001

绪(导论)









第一章奴隶制法律制度
2分
2分
2分
1分
1分
1分



第二章封建制前期法律制度
2分
2分
1分
3分
2分
2分



第三章封建制中期法律制度
2分
1分
1分
3分
4分
6分



第四章封建制后期法律制度
2分
1分
1分
1分





第五章清末及民国时期法律制度
2分
3分
2分
3分





第六章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1分
1分
1分
4分






 

2.对2000年、2001年试题的评价

(1)对200年考试试题的总体评价

A.分值分配

2000年的考试试题的分值分配比较合理,基本上反映了在中国法制史各部分和各种法律制度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讲,在中国法制史中,西周、汉、唐、明、清、清末变法修律、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是其重点,这部分分值达到21分,占70%。其他9分,占30%。从各种法律制度来讲,立法活动、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分值高达27分,占90%,而法制指导思想2分,民事法律制度只有1分。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B.题型

2000年中国法制史考试的题型只包括4种,即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这类题型是中国法制史考试的传统题型。但没有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主要安排在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中。

C.考点

2000年的考试试题基本上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的知识点,侧重于要求考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因为对于非法学专业的考生来讲,在主要依靠自己学习,时间又有限的情况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可以的,但要对中国法制史的重大的理论问题作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困难。 (2)对2001年考试试题的总体评价

A.分值分配

与2000年试题一样,2001年的试题分值分配也基本上反映了在中国法制史各部分和各种法律制度的重要程度。重点朝代的法律制度部分的分值达到19分,占63%。其他11分,占37%。分配更为均衡。从各种法律制度来讲,立法活动(12分)、刑事法律制度(12分)和司法制度(5分)三部分分值高达29分,占97%,而法制指导思想0分,民事法律制度只有1分。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各种法律制度的特点和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学习要求。

B.题型

2001年中国法制史考试的题型只包括4种,即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这类题型是中国法制史考试的传统题型。但没有名词解释题和论述题。也就是说以客观题为主,分值主要安排在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中,共20分。同时,简答题的出题方法发生了变化,即引用一段原文,然后要求根据原文进行分析,这是向一种新题型转变的先兆。

C.考点

2001年的考试试题基本上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的知识点,仍侧重于要求考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但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涉及的面更宽。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部分的题有4分,这点考生应注意。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falvshuoshi/716.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