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宏观政策分析的主要内容_宏观政策规划复习的主要内容及习题(2)

模拟试题 2025-05-05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模拟试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规划和计划)是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任务的两大主要调控手段。 
第二节 经济总量平衡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经济总量平衡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协调,两者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保持两者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总供给 
1.总供给及其构成 
总供给,在价值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在物质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的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按照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以划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以划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总供给可以划分为国内供给和国际供给。 
2.潜在的总供给和实现的总供给 
潜在的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国民经济产品生产能力和服务提供能力充分发挥时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价值总量或者物质总量)。 
实现的总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得到实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物质总量)。 
(二)总需求 
1.总需求及其构成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 
总需求的构成与总供给的构成相类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 
(1)按照需求物形态,总需求可以划分为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 
(2)按照最终用途,总需求可以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3)按照来源,总需来可以划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 
2.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 
潜在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能够支持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欲望,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可能的最大需求量。 
实现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也就是实际支付了的或者购买了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量,是一个实现了的购买力总和。 
(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形成 
1.总供给的形成 
供给是由生产形成的,所以总供给也就是总产出。国内总供给的统计核算指标是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 
2.总需求的形成 
社会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形成总需求。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实中,宏观经济并不总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的状态下运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供给和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 
2.价格制约着供给和需求的相互转化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3.多种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 
(二)需求膨胀与需求不足 
1.需求膨胀 
需求膨胀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大于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膨胀的具体表现是价格的持续、普遍上涨和产品与服务的严重短缺。 
2.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小于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不足的具体表现是价格水平持续、普遍出现下降;同时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企业生产萎缩。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monishiti/46730.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