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模拟题|一级建造师市政模拟题案例(十七)

模拟试题 2025-04-07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模拟试题】

【案例17】 
背景材料 
本工程隧道长2207.5m,过江隧道为圆形,长度为1310.5m,两端为矩形,a端矩形长187m,b端矩形长170m。矩形隧道两端为敞开式引道,a端引道长303m,b端引道长2280m。隧道沿线设1、2、3号竖井,1、3号井为设备井,2号井为通风井,通过120m长的联络风道与2号风井相连。 
圆形隧道路线平面为s形,最小平面曲线拌径为450m,隧道纵剖面为v形,最大纵坡度为3.5%。江底最小覆土厚度为7.5m。 
隧道沿线地质可分为3段,即a段、b段和江中c段。基本为层厚度不同的粉质、淤泥质粘土层。 
1.本工程所采取的施工部署如下: 
(1)a端:  来源:
阶段1:对3号井和矩形隧道e301~304的地下连续墙围护进行施工,然后对3号井和矩形隧道e301~303进行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 
阶段2:对矩形隧道e305~308(含e304结构)以及引道进行施工 
(2)b端: 
阶段1:1号井、矩形隧道w101~105段; 
阶段2:矩形隧道w111、w112、w210~220段; 
阶段3:改建106a、106c段以及阶段2的剩余部分。 
(3)c段: 
a端阶段1完成后,盾构设备推进范围为3号井至1号井,穿越江中c段。圆隧道衬砌结构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外径11m,内径9.0m管片厚度1m。整个圆环分成8块管片组成,用大封顶纵向插入法,每块管片间的连接用环向和纵向m36螺栓; 
2.对于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时,采取了如下方法: 
(1)导墙施工。导墙作为地下连续墙的地面基准,轴线定位精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导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开挖槽段。使用多套履带吊和液压抓斗机组成的挖槽机,同时开挖多个工作面进行成槽作业。成槽过程中,及时纠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成槽结束后,用超声波仪和其他测量工具检验其垂直度、槽位、槽深偏差,不合要求要修整。 
(3)槽壁土外运。可边挖边运。 
(4)喷刷接头。根据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桩,制作接头喷刷器,然后用吊车悬吊紧贴接头桩上下提放,反复喷刷接头3次。 
(5)接头桩制作与吊装。浇捣接头;接头装整根浇捣,分节吊装;平装时严格控制垂直度;接头桩比地下墙底落底700mm,露出地面500mm 
(6)底模上加工成型钢筋笼。制作成型钢筋笼;采用履带吊双机凌空吊直,再由主吊垂直运入槽至设计位置,用钢筋梁将笼搁置在导墙上。 
(7)浇筑墙体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抗渗等级s6;钢筋笼入槽后4h之内开始;过程中,埋管深度保持在1.5~6m,混凝土面高差控制在0.5m以下,墙顶面混凝土标高高于设计标高0.3~0.5m。 
问题: 
1.结合本工程情况,请选择合理的盾构设备类型 
2.结合本工程情况,简述竖井的作用及施工方法。 
3.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是否全面? 
4.结合本工程情况,简述矩形隧道的施工要点。 
5.结合本工程情况,简述圆形隧道施工中盾构的功能。 
6.泥水平衡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来源:
7.盾构系统的结构及其掘进中的几种状态。 
8.简述盾构推进时,对地表的影响所应采取的措施 

【案例17】 
1.由于本工程取水方便,因此应选用泥水加压式盾构设备。 
2.(1)竖井的作用:a端3号井为盾构拼装井,b端1号井为盾构拆卸井,运营阶段为设备井;2号井为通风井; 
(2)竖井的施工方法: 
①均采用地下连续墙作挡土结构,多道支撑顺筑法开挖施工,内衬钢筋混凝土与地下墙共同受力,坑底作地基加固; 
②地基加固→土体开挖→钢支撑安装,循环往复至底板标高。具体描述如下: 
a)土体开挖:用50t大吊配1.0m3抓斗挖土,分层开挖,层深2~3m,挖土时保持基坑无积水,控制分层深度,严禁超挖回填,层底面平整,支撑随挖随撑; 
b)钢支撑安装:钢支撑进场后要进行检查验收,进行试拼装,不合要求不可使用;钢牛腿、斜撑与预埋件之间焊接必须牢靠,焊缝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斜撑埋件在槽壁施工时埋入;钢管支撑之间的螺栓必须全部栓上;对施加预应力装置的油泵要经常检查,使之运行正常。 
c)素混凝土垫层施工:基坑挖土至基底时,用人工修整基底,及时凿开槽壁上底板部位的预埋钢筋接驳器,并尽快浇筑20cm素混凝土垫层 
d)底部及内衬结构施工:分三次浇捣钢筋混凝土(底板及部分内衬;内衬;墙身内衬及顶层框架),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 
3.不全面。还少3个关键步骤: 
(1)泥浆系统。采用膨润土、纯碱、高粘度cmc和自然水,用清浆冲拌箱和双轴拌浆机两次拌和而成。回收泥浆经土渣分离筛再经旋流渣器和双层振动筛多级分离净化后,调整其性能指标、复制成再生泥浆。成槽时,槽内泥浆液面保持不要外溢的最高液位,暂停施工时,浆面不低于导墙顶面30cm。泥浆系统应提早准备,在开挖槽段时立即投入使用; 
(2)清底换浆。使用空气升液器,由吊车悬吊入槽,空气压缩机输送压缩空气,以泥浆循环法吸取槽段土渣,并置换槽底部泥浆。过程中要控制好吸浆和补浆速度,不能让液面低于导墙顶面以下3mm。在喷刷接头完成后,就要进行清底换浆; 
(3)顶拔反力管。设计、制作反力管和拔管机;反力管吊装就位后,随即安装拔管机;拔管时间以混凝土终凝时间为准,拔管过程中保证管脚始终埋在终凝后的混凝土中,不要早拔多拔。该步骤最后完成。 
4.矩形隧道的施工要点: 
(1)新建段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板桩作围护结构,并与内衬结构共同受力,基坑开挖采用钢支撑、吊车抓斗挖土的明挖顺作法; 
(2)改建段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半月形钻孔桩作围护结构,结构施工采用顺作法或逆作法,支撑形式有水平、垂直支撑等,基坑开挖采用钢支撑、吊车抓斗挖土的明挖顺作法; 
(3)在某些段可采用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法。 
5.圆形隧道的盾构的功能:在易发生流砂的地层中能稳定开挖面;便于开挖和运出盾构正面大量的土方;在含水的砂性土及淤泥质粘土层等软弱地层的推进中,地层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能保证过江、沿线邻近建筑物及公共管线等安全。 
6.泥水平衡效果的产生:在泥水平衡理论中,泥膜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当泥水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时,泥浆水按达西定律渗入土中,形成与土壤间隙测成一定比例的悬浮颗粒,并积聚于土壤与泥水的接触表面,泥膜就此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泥膜厚度不断增加,渗透抵抗力逐渐增强,当泥膜抵抗力远大于正面土压时产生泥水平衡效果。 
7.盾构结构:掘进机、掘进管理、泥水输送、泥水处理和同步注浆5大系统。掘进中3种状态:停止状态、旁路状态或逆洗状态、掘进状态。 
8.所应采取的措施: 
(1)控制切口水压波动范围; 
(2)合理设定推进速度;  来源:
(3)控制同步注浆压力; 
(4)对地表沉降进行严密观测。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monishiti/45902.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