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考研政治张俊芳|领航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预测试题及答案4

考研 2021-03-14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考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B  4. B  5. A  6. B  7. A  8. C  9. A  10. C  11. D  12. D  13. D  14. C  15. A  16. A
二、多项选择题
17. ABC   18. BC    19. CD    20. ABC   21. ABCD   22. ABCD  23. ABCD 
24. ABC   25. ABCD  26. ABCD  27. ABC  28. ABC  29. ABCD  30. ABCD 
31. ABCD  32. ABCD  33. ABCD
三、分析题
34. 【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爱因斯坦将科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2)材料3是科学乐观主义的观点,材料4是科学悲观主义的观点。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二者的错误实质是:他们都是只见物不见人,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
(3)马克思主义认为:①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否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②社会是一有机系统。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科技与价值的矛盾,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③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都是错误的。
35. 【答案要点】(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严谨而科学的体系。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当时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的领域得到扩展,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劳动过程的整体性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包括: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同样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二是拓展对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延伸到了非物质生产领域,即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这样,在当今社会,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36. 【答案要点】(1)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使之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1)中国无产阶级资历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比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2)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3)中国无产阶级特殊优点:深受三重压迫,具有革命彻底性;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斗争形成力量;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4)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特别能战斗、最有觉悟、最革命的阶级,自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2)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实现,无产阶级领导实质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4)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1)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责任:无产阶级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可能是“天然的”;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它又不会自动放弃这种领导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贯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2)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3)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4)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5)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7. 【答案要点】(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含义。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则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中心轨道上来。
   (2)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未来,资源供给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路子,否则,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
    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的破坏必然带来自然灾害增多,导致社会财富的减少,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不转变增长方式,国际竞争力将难以提升。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面临着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的可能。
    (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转变困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政策原因。在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具有很强的投资和发展冲动,不少地方热衷于扩大经济规模,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项目。另外,投资体制和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都是导致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重要原因。
    (4)“十一五”时期,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必须强化危机感紧迫感,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制定“十一五”区域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企业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进行配套改革,增加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等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协调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企业体制改革,完善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提高各种稀缺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要发展规模经济,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重组改造,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行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土地、环境、技术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抑制乃至依法关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1)恐怖活动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滥杀无辜,破坏起码的人类道德界限,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网络化和大型化,使它成为国际公害。但恐怖主义产生是对国际政治中的强势作风和世界经济中贫富差距扩大的反弹。(2)美国反恐斗争的真实战略目的在于对新世纪世界政治重新洗牌,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这才是美国反恐斗争的真实所在。
(3)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混为一谈,不能打击恐怖主义有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主义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的别的政治意图。恐怖主义无论在何时、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应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从邓小平作出两大主题的判断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尽管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战争的突出,国际安全中的“非对称威胁”显著上升,中东和平进程出现逆转,巴以冲突升级等,这些变化说明,世界局势中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各国人民关注。但所有这些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时代的潮流和时代主题,相反却使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
(1) 从“趋势”来看,当前虽然天下仍不太平,但国际形势仍然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平均相等、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不断增长。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各国政府都仍然把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作为最根本的政策取向。最近,1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成功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表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各个方面的情况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也是可以实现的。
(2) 从历史上看,全球局势紧张,往往是大国争霸的结果;世界范围的战争,更是大国间对抗演变到不可调和的产物。“9·11”事件表现的不是大国间的对抗;大国关系不但没有因“9·11”事件趋于紧张,反而在反恐斗争中得到了改善和发展。“9·11”事件后,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显著缓和;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新的20国机制取代了原有的19+1模式,双方扩大了在反恐、核不扩散和地区冲突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法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关系也不断升温。“9·11”事件后,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中欧关系、中俄关系也得到加强。舆论界普遍认为,反恐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新的战略利益交汇点,在如今的大国关系中,对抗的因素相对减少,合作协调的因素有所增加。大国之间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3) 所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它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又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这两者只有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全面理解,才能完整地表达时代主题的含义。进入新世纪后,军事冲突、恐怖事件时有发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新的发展。这还说明如何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最大的课题。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kaoyan/2686.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