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一)
【shitiku.jxxyjl.com--公务员】
申论模拟试卷(一)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核分人得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
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首领”的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那么,经过这些年的普法教育,我们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到底有多少?他们的法律观念到底有多深?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围绕这3个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华北某省的34名地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158名科局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下面是部分调查结果。
1在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方面,系统学习过《宪法》的比例,地厅级是85%,县处级是70%,科局级仅有65%;系统学习过《民法通则》的分别是56%、49%和36%;系统学习过《行政处罚法》的分别是59%、47%、39%。
正是由于知识不足,对法律问题的把握也存在着类似差别。在回答“什么机关是宪法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时,地厅、县处、科局三级干部的正确率分别是91%、864%和785%。在回答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时,三级干部的正确率分别是235%、17%和127%。
2从调查情况看,目前领导干部虽然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但自身的法律知识准备不足,尤其是《宪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有关国家体制、法律原则、领导干部职权的产生、运作、界限和法律责任等的知识和素养严重缺乏,对宪法和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问题了解不够,把握不准。
更令人吃惊的是,接受调查的领导干部中,竟有27%的领导干部没有学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堪忧的现象。
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导致了一些领导干部对有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例如,对于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这样一个宪法常识问题,有16%的人回答不知道,有17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党委的执行机关,有25%的人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回答的正确率仅有559%;当问及是否学习过《行政诉讼法》时,有49%的人作了肯定的回答,但能正确回答出“在行政诉讼中主要应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这样一个重要的证据规则的人仅有15%。另外,不少领导干部对“行政执法”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检查”、“处罚”这类限权或剥夺权利的行政行为认为是执法,而对为公民法人登记、发放抚恤金这类赋权的行为则有相当多的人不认为是行政执法。
3在权威观念上,有673%的人认为,依法治国应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这无疑是十分可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者也有8%选择了“法律的权威不能大于人的权威,尤其不能大于最高领导人的权威”这样一个人治论的观点。
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上,只有418%的人回答是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而426%的人回答是国家权利产生公民权利,另有156%的人回答“不知道”。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以及“国家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授予的”这样的法制观念在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还相当淡漠。有716%的被调查对象对“依法治国”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管理主义的水平,而对“依法治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采取认同态度的仅仅有259%。
4调查对象中,许多人看到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艰巨性,仅有36%的人认为我国的法治国家目标会很快实现,而86%的人则认为虽然能够实现,但很艰难。只有486%的人认为,我国现存的法律制度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有466%的人认为,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执法现状并不如意。
对“一个行政执法案件,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以法定程序公正解决”的问题,只有21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能够依照法定程序公正解决,其余近8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权压了法”或“钱了了法”;有518%的人认为“权力对公正执法的干扰最大”。
但是,当问到“您处理违法行为时,您的上司来电话说情,这时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表示“能继续坚持依法办理”的被调查者为661%,表示“准备迎合领导意图或为了给领导一个面子,违心地打点折扣”的被调查者也高达339%。这种情况说明,作为执法者的领导干部,虽然大多数具有依法办理的信念,但当遇到权势的压力或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发生矛盾时,其执法的坚定性将大打折扣。
对当前执法现状的评价,基层干部显然要悲观得多。在依法办理的坚定性方面,干部级别越低,赞成并坚持依法办理的比例越低;在遇到权势的压力时,准备放弃法律原则迎合领导意图的比例却越高,在科局级干部中的比例竟高达411%。三、申论要求
得分评卷人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得分评卷人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方格略)得分评卷人3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 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50分)
(方格略)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二)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核分人得分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二、资料
打开西部的地形图,就会发现,中国的“三北”地区,即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区约331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46%),被地质学家称之为“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其间80%(即262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实际上早已成了一片荒漠,这片荒漠化的土地竟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72%,也就是说,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的威胁之中。据原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依次调查,“三北”地区的荒漠化面积呈扩大趋势,基本上是以治理1亩、荒漠化132亩的速度在扩张。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 460平方公里,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荒漠化的原因是由于水源林和植被的破坏及超载放牧。专家们不止一次地发出警告:地形图上的那些橘红色小点,即被称之为“潜在发生荒漠化”的区域也是在以不慢的速度扩张。
与荒漠化同时发生的是河流的干涸。首先表现在河流水量减少、断流、雨量减少,最后成为荒漠。无须回望遥远的历史,只要看看近二十年间死亡的河流就可知道情况的严重。在地形图上,已经没有水的干涸河床以棕色虚线标明,在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至少分布着60多条;而在新疆大沙漠周围,则多达100多条。西部的荒漠化,正是植被消失,众多河流死亡的结果。罗布泊曾经是一个面积2万平方公里的巨大湖泊,随着孔雀河等河流的干涸断流,1972年这个巨大湖泊终于死亡。新疆石河子的大规模屯垦,造成了玛纳斯河断流干涸。黑河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随着黑河下游的断流干涸,居延海也随之死亡。西部的其他河流与湖泊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位居内陆河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断流1/4,水量缩减到30年前的1/10,从一条大江大河变成了一条水渠。
没有了生命之源,人类就不能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存。为了论证西部地区大开发是个可行的工程,这两年竟然有不少专家出面论证“南水北调”的可行性,搞出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水报告”。这个可操作性极小的报告用科学的形式论证了从南方地区引水的可行性,全然没有考虑到工程需要付出的庞大成本,以及这一工程实际上是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已经有人指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撒哈拉大沙漠到华北荒漠,一条横贯非洲与亚洲的连续沙漠带已经形成。它从巨大的撒哈拉沙漠开始,穿过中东——阿拉伯沙漠到中亚——南亚——新疆沙漠,与陕西——内蒙古——华北地区那些潜在荒漠化地区连成一片,几乎已经抵达太平洋西岸,成为世界上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横穿欧亚大陆中线与北部非洲的一条超级沙漠地域。它既是地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又是地球气候进一步变化的根源之一。处于这样一条世界宽阔荒凉沙漠带上的中国特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太原、兰州、西安、乌鲁木齐,可能难逃与开罗等撒哈拉沙漠超级城市的命运,变成一个个沙漠围城,而中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基本上成为温带(冬天)或者热带(夏季)沙漠气候。联想到世界上众多因荒漠化而沦落的国际生态难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气候和地理变化引起的经济、政治、社会、文明后果肯定非常严重,而我们却显然缺乏应对之策。
新疆的哈纳斯湖有世上罕见的美好风景,但那里的森林正在流血,一辆辆运输木材的车每天都川流不息地从哈纳斯开出,游人稍多的地方,漫山遍野都可见到丢弃的垃圾。如此美丽的风景与如此原始落后的“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95年,世界银行推出衡量国家财富的新计算方法,把自然资源计算在内,中国的人均财富只能排名世界第162(这个排名至今丝毫未变),是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亚的1/126,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其中自然资源占的比例仅为3%(澳大利亚为71%),足以见中国人均资源的贫乏程度。且不说人的物欲永无满足之时,即便要达到今天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中国的资源总耗至少要扩大50倍。
三、申论要求
得分评卷人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方格略)得分评卷人2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方格略)得分评卷人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 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方格略)
相关试题
- 申论考试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文|申论考试应试指导第六章常用申论文体(1)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分项练习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重大时事)
- 历年申论真题及答案试卷_申论历年试卷例文评析
- 【申论考试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范文】申论考试应试指导第五章申论的起草与修改
- 【申论评析题属于什么题型】历年申论试卷题型评析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五章]行政第二部分第五章资料分析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四章】行政第二部分第四章常识判断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三章]行政第二部分第三章判断推理
-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行政第二部分第二章数量关系
- [公务员申论考试题型]公务员申论教材总论第一章申论综述
-
公务员遴选公共基础知识|2005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四详细阅读
本试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教育部门的公务员需要教资吗】教育部门公务员面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内容预览: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请你结合我省实际,谈谈当前应采取发些主要措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 【答题要点】: (1)首先要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全面落实...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四)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D 6 D 7 A 8 D 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A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C 21 C 22 A 23 B 24 A 2...
-
[公务员考前冲刺题]科技文献版公务员考前冲刺套题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详细阅读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题号〖 〗 总分〖 〗 核分人〖 〗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 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题(二)详细阅读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题(二) - 论 坛 登 录 - 用 户: 密 码: - 邮 件 订 阅 - (在下框中输入EMAIL地址) 查阅往日邮件列表 - 考 试 书 店 - http: yuloo 发表时间:200...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_《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三)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C 5 D 6 B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B 13 A 14 B 15 B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21 D 22 A 23 C 24 C...
-
【国家公务员历年考试真题】国家公务员历年考试面试题精选详细阅读
1 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2 在你朋友当中,有两位朋友由于发生一些矛盾而中断往来,如果需要协调,你会如何做? 3 谈谈你的个人简历和家庭情况。...
-
和平版本不一致不能玩 要怎样才能玩_和平版2005年最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卷)详细阅读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共25题,参考时限20分钟)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1.2,6,18,54,()A.162 B 108 C 72...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三)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共30分。) 1 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总结13年以来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 ) A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B 坚持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C 坚...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005年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详细阅读
安徽省2005年公考的申论为人才市场的造“假”现象,其中涉及三个方面的“假”:一是求职者的假文凭、假证件。二是招聘单位的“假”:以假招聘敛财;以招聘窃取商业机密;以招聘之名,行打广告之实;虚假广告,诱人上当;桃戴李僵,冒名招聘……三是中介组织,非法中介,发布虚假信息等。 试题为二道:第一道题就是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