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讲义|《中医伤科学》第七章:常见骨折病证的治疗(15)
【shitiku.jxxyjl.com--复习指导】
【下肢骨折.跟骨骨折】
【基本概述】
正常足底是三点负重,在跟骨、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三点组成的负重面上,跟骨和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负担60%的重量。通过跟距关节还可使足内收、内翻或外展、外翻,以适应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跟骨结节为跟腱附着处,腓肠肌、比目鱼肌收缩,可作强有力的跖屈动作。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为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图)。跟骨载距突承受距骨颈,也是跟舟韧带的附着处,跟舟韧带很坚固,支持距骨头,并承担体重。
【病因病理】
1. 病因
跟骨骨折多由传达暴力造成。人从高处坠下或跳下时,足跟先着地,身体重力从距骨下传至跟骨,地面的反作用力从跟骨负重点上传至跟骨体,使跟骨被压缩或劈开。亦有少数因跟腱牵拉而致撕脱骨折。
2. 病理
跟骨骨折后,常有足弓塌陷,结节关节角减小,甚至变成负角。从而减弱了跖屈的力量和足纵弓的弹簧作用。
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可分为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和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两类,前者预后较好,后者预后较差。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如图]:①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由高处下坠时,跟骨在外翻位结节底部触地引起,骨折一般移位不大;跟骨结节骨骺未闭合前,骨折块可明显向上移位。②跟骨结节横形骨折:是一种跟腱撕脱骨折。③载距突骨折:
由于足处于内翻位时,载距突受距骨内侧下方的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如图]:①跟骨外侧跟距关节面塌陷性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骨折线为斜形。从正面看骨折线是由内后斜向外前方,通过跟距外侧的关节面,并因重力使跟骨的外侧跟距关节面向下塌陷,跟骨体向两侧增宽;从侧面看,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跟骨结节向上移位,减弱了腓肠肌的紧张力,直接影响了跟腱的作用。跟骨腹部凸出也妨碍站立和步行。②跟骨全部跟距关节塌陷骨折:为最常见的跟骨体骨折,跟骨体部因受挤压完全粉碎下陷,跟骨体增宽,跟距关节面中心塌陷,跟骨结节上升,体部外翻,跟骨前端亦可能骨折,波及跟骰关节。
【诊断要点】
伤后跟部肿胀、疼痛,两踝下方有瘀斑,足跟不敢着地。足跟部横径增宽,严重者足弓变平。特殊检查:跟骨压痛明显,若骨折涉及关节面者,则内、外翻活动明显受限,并可触及骨擦音。x线检查: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程度和移位方向,轴位片还可显示距骨下关节和载距突。
【治疗方法】
1. 整复方法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①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的骨折块一般移位不大,无须手法整复。跟骨结节骨骺未闭合前,骨折块明显向上移位者,若不予以复位则跟骨底不平,影响日后步行和站立。可在适当的麻醉下,以骨圆针穿过结节骨块中部,将膝关节屈曲,由两助手分别把住患足及小腿,术者握紧牵引弓,松解骨折肌的交锁,然后向下牵引,直至骨折块复位为止。
②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若撕脱骨块移位不大,无须手法复位。若骨折块较大,且向上移位者,可在适当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屈膝,助手尽量使足跖屈,术者以两拇指在跟腱两侧用力向下推挤骨折块,使其复位。
③ 骨折线不通过关节面的跟骨体骨折,其移位应充分矫正。可在适当麻醉下,屈膝90゜,一助手固定其小腿,术者两手指交叉于足底,手掌紧扣跟骨两侧,用力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和跟骨体的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引以恢复正常的结节关节角。若复位仍有困难,可在跟骨上作骨牵引,使之逐渐复位。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此类骨折治疗较为困难。若患者年迈而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无须手法整复;若患者年轻而骨折移位较明显者,可在适当麻醉下以手法复位,尽可能矫正跟骨体的增宽和恢复结节关节角。
2. 固定方法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① 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移位不大,局部给予适当的制动3周~4周即可;骨折块移位明显的经复位后,可固定患肢于膝微屈、足跖屈位4周,然后拔去钢针,再固定2~3周。
② 跟骨结节横形骨折移位不大者,可固定患肢于屈膝、足跖屈30゜位4周~6周。
③跟骨体部骨折经手法复位后,可用长腿石膏靴固定。
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对于年迈而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局部给予适当的制动5周~6周即可。对于年轻患者骨折块移位明显者,在复位后则应行夹板纸压垫固定4周~6周。而对于陈旧性骨折者,因疼痛而步行困难者,可考虑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3. 功能锻炼
一般经外固定后,即应扶拐不负重步行锻炼,6周~8周逐渐负重。但年轻患者波及关节面而移位明显的,则须在整复固定之后半个月才能开始作不负重步行锻炼,即在夹板固定下进行足部活动,使关节面自行模造而恢复部分关节功能。若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而经骨牵引者,则应在牵引拔除而外固定仍保留的情况下,其功能锻炼仍按上述方法循序渐进。
4. 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解除外固定后,用中药熏洗。
相关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课件】中医基础理论辅导: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视频】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内生“五邪”病机——寒从中生
- 《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预防治则康复
- 中医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_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时行疾病——水痘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视频|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的基本概念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视频]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辩证论治
- 【《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中医基础理论》辅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 中医伤科学讲义_《中医伤科学》第二章: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 [中医执业医师辅导机构哪个好]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瘿病的辨证要点
-
[口腔执业助理实践技能考试]口腔执业(助理)实践技能考官评分表详细阅读
第一站 (总分10分) a洗手(共一分): 1 双手肥皂搓揉 0 3分2 流动水冲洗 0 3分3 正确戴手套 0 4分 b口腔黏膜消毒(共一分): 1 消毒剂的正确选择0 4分2 干棉球搽干术区 0 3分3 消毒剂檫拭方法0 3分口腔检察 (共八分): a 探诊 2...
- 详细阅读
-
2021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_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组织病理学详细阅读
一、牙体组织 1.牙釉质 (1)牙釉质的理化特性 (2)牙釉质的组织结构特点 2.牙本质 (1)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2)牙本质的结构特点 (3)牙本质的反应性变化 3.牙髓 (1)牙髓中的细胞及其形态 (2)细胞间质...
-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_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详细阅读
(一)病历书写分析 1 问诊的方法,主诉、病史采集; 2 口腔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包括口腔内科、外科和修复科的基本情况检查); 3 正确选择辅助检查方法(合理规范填写影像申请单、化验项目等); 4 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基本操作技能 1 按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如下操作:洗手及...
-
2021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病理学详细阅读
一、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1 组织的损伤 (1)变性 (2)坏死 2 组织的修复 (1)再生 (2)肉芽组织 (3)创伤愈合 二、局部血液循坏障碍 1 静脉性充血 (1)概念 (2...
-
口腔临床思辨考核_口腔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详细阅读
(一)常见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1 龋病:中龋、深龋、猖镢龋; 2 牙髓病: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 3 根类周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 4 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 5 复发性口腔溃疡、感染性口炎、白斑; 6 牙齿外伤、智伤冠周炎、下颌...
-
口腔护士基础知识|口腔基础知识:龋齿是怎样发生的详细阅读
龋齿俗称虫蛀牙,是牙齿硬组织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使牙釉质,牙本质受到破坏、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据调查,我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孩子的患病率平均约为50%。龋齿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龋齿的病因有了进一...
-
[口腔护士基础知识]口腔基础知识:成年人也得防蛀牙详细阅读
在中国,平均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4位正受到根部蛀牙的威胁。全国牙防组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82%的成年人有牙龈萎缩现象,而牙龈萎缩又是导致“根部蛀牙”的元凶。牙龈因为炎症损伤或老化等原因萎缩松懈,牙颈部和牙根部比牙冠部更容易形成蛀牙。根部蛀牙不易修复,它出现于牙根部...
-
牙的结构 口腔基础知识_口腔基础知识:可以引起牙痛的疾病有哪些?详细阅读
牙痛是口腔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由许多疾病引起,如龋齿、急性牙周炎、急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牙本质过敏、牙齿折裂等。龋齿可以引起牙痛,表现为牙体有龋洞,早期多无自觉疼痛,如遇酸、甜、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入龋洞时而感牙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多可停止。急性牙髓炎也可以引起牙痛,表现为牙齿自发性...
-
【口腔护士基础知识】口腔基础知识:老年人的龋齿与口腔保健详细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保健的普及推广,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到2000年,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6亿。这么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倾入更多的关怀。口腔问题与口腔保健也是老年朋友们尤其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老年朋友来讲,与老化有关的主要日腔问题是牙根面龋、无牙颌与不健康的粘膜和牙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