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讲义_《中医伤科学》第二章: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复习指导 2022-03-21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复习指导】

    【学习指导

    本章将损伤分类的目的在于能够对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要知道什么是损伤,以及损伤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外伤的分类方法。对于病因,要掌握内因和外因,重点在外因,特别是外力作用中直接外力、间接外力、肌肉收缩和持续劳损等。由于其作用方式的不同,所致的损伤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于病机,主要理解损伤过程中气血、津液、筋骨、经络、脏腑、皮肉的生理联系,如“肝主筋”、“肾主骨”等,同时要了解它们的病理变化特点,特别是伤气伤血等的临床表现,为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损伤的分类

  一、按部位损伤的不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可具体分为创伤、骨折、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由外力所引起的脏腑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等结构破坏及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它不同于内科中伤于七情所引起的内伤。外伤和内伤有着密切的关系,“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为贯,脏腑由之不和”。就充分说明人体内与外、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

  二、按损伤发生的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突然而来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而使外力经年累月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疾病。

  三、按受伤时间可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病证并立即就诊者;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四、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可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的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相通者。
    
  五、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其轻重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即暴力的形式、强度,暴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六、按致伤因素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交通损伤、运动损伤等

  七、按致伤因素的性质各类可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损伤等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fuxizhidao/13824.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