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考生人数】2007年考生必看司法考试知识产权法考试重点
【shitiku.jxxyjl.com--司法考试考前指导】
知识产权法
一、知识产权的范围:特别是trips协议界定的范围。
二、知识产权诉讼特殊程序。
(一)管辖:专利纠纷第一审案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著作权和商标权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当事人:注意有关利害关系人的规定。利害关系人是指许可实施合同中的被许可人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继承人。被许可人中,独占被许可人可以单独起诉;排他被许可人可以和知识产权权利人共同起诉或者在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起诉的情况下,可以起诉;普通被许可人只有经过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许可才可以起诉。
(三)诉前临时措施: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
三、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一)我国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议。
(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优先权原则。
著作权法
一、著作权主体。
(一)作者的认定:自然人作者的认定、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的认定。
(二)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成为著作权主体的条件。
(三)各种不同类型作品的著作权人:注意演绎作品、合作作品、汇编作品、影视作品、职务作品和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有关规定。
二、著作权的内容:注意复制权、出租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内容。
三、著作权的限制(重中之重)。
(一)合理使用:合理使用的条件和情形。
(二)法定许可:法定许可的条件和情形,注意著作权修改和增加的相关内容。
(三)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特别是有关影视作品和摄影作品保护期限的特殊规定。
四、邻接权。
(一)邻接权人的权利:注意表演者权利的内容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的内容,特别是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出租权、录像制品制作者的播放权的规定。
(二)邻接权人的义务:注意播放者的有关义务。
五、著作权侵权行为:要注意规避技术措施和破坏著作权人的权利管理信息这两种侵权行为。
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注意对软件著作权的限制和有关举证责任的规定。
专利权法
一、专利权的主体:职务发明创造的认定以及专利权的归属,特别是有关职务发明创造通过合同约定权利归属的条件。委托或合作完成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二、专利权的客体:重点掌握专利法对专利权客体的限制,即不能授予专利权的对象。
三、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形。
四、授予专利权的程序:
(一)先申请原则。
(二)专利申请日的确定。
(三)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的规定。
(四)发明专利的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
(五)专利复审和无效宣告,特别是有关复审决定以及无效宣告决定效力的规定。
五、专利权的内容。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人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独占实施权内容的不同规定。
(二)实施许可权和转让权的规定
六、专利权的限制。
(一)强制许可制度:强制许可制度的种类和条件。
(二)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特别是先用权的有关规定。
七、专利侵权行为。
(一)专利权保护范围。
(二)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许诺销售行为、善意使用和销售行为、假冒专利行为。
商标权法
一、商标的种类:立体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
二、商标权的取得。
(一)先申请原则,特别是同日申请的有关规定以及商标使用方式的规定。
(二)有关商标注册申请人条件的规定,特别是自然人的规定。
(三)商标构成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四)商标注册程序:申请日的确定、优先权的条件、商标在展览会上展出予以临时保护的条件、商标异议以及商标注册的特别程序和规则。
三、商标权的内容。
(一)专用权和禁止权的范围
(二)商标使用许可权:注意有关使用许可合同的规定,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法定义务的规定。
(三)转让权:注意商标权转让的条件、法定程序以及对转让的限制。
(四)续展权:注意续展注册的有关规定。
四、商标权的消灭。
(一)注册商标的撤销:注册不当商标的撤销、争议商标的撤销、不使用或使用不当商标的撤销。
(二)注册商标撤销的效力。
五、商标侵权行为。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注意反向假冒行为、善意销售行为。
(二)正当使用行为的规定,对正当使用行为不能作为商标侵权行为查处。
六、驰名商标的保护。
(一)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
(二)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被动、个案认定。
(三)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关: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四)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我国商标法对注册的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sifakaoshikaoqianzhidao/50419.html
相关试题
- 【司考怎么报名】司考报名出现问题 司法部提出处理意见_司法考试动态
- 【2005年司法考试卷三】2005年司法考试三打特点:广、难、细
-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答案|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课堂:刑法知识要点 1
- 【知识产权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006年知识产权法考核特点及对策
- 应届毕业生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_如何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
- 司法考试通关攻略_司法考试通关必看:2006年商经知识产权真题分析
- 【代理夫漫画】夫为妻代理家事行为有效
- 【司法考试刑法学老师】司法考试冲刺重点(刑法学)之共同犯罪特殊问题
- 2006年河南考生|考生必看:2006年司法考试《民法》考点大预测
- 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哪个难_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如何进行?
-
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哪个难_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如何进行?详细阅读
[法制日报记者]: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如何进行?[李飞]: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也就是说要担任律师,或者担任初任的法官、检察官,都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来取得相应的资格。由于法官、检察官是我们国家机关、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的公务员,在录用、审判业务和检察业务工作的时...
-
【司法考试刑法学老师】司法考试冲刺重点(刑法学)之共同犯罪成立条件详细阅读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一、主体必须二人以上 1 人,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2 共同犯罪中的自然人与单位均须具有犯罪主体资格。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
-
[司法考试刑法学老师]司法考试冲刺重点(刑法学)之共同犯罪的形式详细阅读
一、必要的共同犯罪与任意的共同犯罪(必要共犯和任意共犯)这是从刑法分则是否明文规定犯罪主体的必须有二以上才能构成的角度进行的分类。1 必要共犯,是指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的犯罪。聚众性犯罪是常见的必要共犯,如聚众哄抢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武装叛乱、暴乱罪,聚众持械劫狱罪,组织...
-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答案_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课堂:刑法知识要点 4详细阅读
课后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a 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b 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c 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d 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答案] b2 我国刑法规定了法...
-
[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分析详细阅读
●刑法篇北京中天学校 罗翔 法学博士2006司法考试已经降下帷幕,作为最大学科的刑法,实在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今年刑法学分值较之去年有大幅度攀升,客观选择题共40题60分,其中单项选择20题20分; 多项和不定项选择共20题40分。案例分析2题均涉及刑法,其分值至少15分。另外论述题(...
-
【危害行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及行为对象详细阅读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要素:包括具体要件或者是要素。1 犯罪行为(危害行为) 2 行为的结果3 行为的对象4 行为的手段和方法5 行为的时空条件把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必要要件是指任何一个犯罪所必须要求的要件(要素)是必要要件。选择要件是指行为之外的要件都属于选择要件。行为...
-
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答案_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课堂:刑法知识要点 2详细阅读
第三讲 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刑法的适用范围,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与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也就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一个独立自主的...
-
[单位犯罪是特殊主体吗]特殊主体(身份犯)与单位犯罪主体详细阅读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与单位)。犯罪主体的类型:过去的犯罪主体只限于自然人犯罪主体,从1984年海关法开始,首次增加了单位走私罪。 现在的犯罪主体分为两大类: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一、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第十七条,已...
-
[司法考试名师推荐]名师支招司法考试复习方法详细阅读
司法考试本来应该是一个平常的考试,其基本假设是一个拥有“合格”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知识水平的考生可以顺利通过该考试。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凡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不管你是法学硕士,还是法学博士,都没有达到一个“合格”本科毕业生的水平...
-
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管理办法 废止_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管理办法详细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47号 《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管理办法》已经一九九六年十月三十日司法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肖扬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兼职从事律师职业人员是指取得律师资格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