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论文|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错题解析】

教育硕士模拟试题 2023-01-28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教育硕士模拟试题】

单项: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a【解析】对于事物,一般下定义的方法,是把该事物纳入到更大的类中,比如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但是对于物质无法这样下定义,因为再也没有比物质更大的东西了。所以对物质的界定,只能通过某种关系。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正因为是这样界定,所以确立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本题中其他关系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所以不选。
4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b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解析】相对主义是把运动绝对化,唯心主义是设想无物质的运动,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到物质存在中,只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所以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解析】庸俗唯物主义是把意识看作是物质的分泌物,就像胆分泌胆液一样,人脑分泌意识。符合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的,本题是b。
12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唯物主义
b【解析】本题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与运动静止没有直接关系,相对主义的特点是把运动绝对化,形而上学的特点是把静止绝对化,所以本题选b。
13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 
    a物质的承担者b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c物体的位置移动d事物的显著变动 
b【解析】本题中,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是错误的,因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认为运动是位置移动,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认为运动是事物显著变化,把静止排除在运动之外,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命题b符合要求,故选取之。
1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论的错误b相对主义的错误 
    c不可知论的错误d形而上学的错误 
a【解析】世界上的事物,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只有物质和意识两种,设想无物质的运动,也就是说,是精神在运动,这也就必然导致唯心主义,所以本题选择a。
16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 
    a社会的存在b物质的存在c个人的存在d理性的存在 
c【解析】存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存在指的是个人存在,比如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这里的存在指的就是个人存在。所以本题选c。 
26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a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b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 人与物的关系 
a【解析】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制与超越的关系或限制中的超越,就是主体与客体互相作用的实质。故选a。 
27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解析】感觉是物质世界在类似感觉的特性基础上长期发展的产物,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8.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有同环境相分离的自我意识b.人有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 
    c.人有着动物所没有的思维d.人能进行劳动 
d【解析】本题中,自我意识、语言、思维、劳动都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但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劳动,所以本题最佳选择是d。
多项选择
4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 
    a研究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b具有暂时性和可变性 
    c根源于哲学的物质范畴d给哲学的物质范畴以证实和提供新的材料 
abd【解析】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判断这两种不同形态理论的关系,均要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考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从个别的角度对物质结构的反映,所以命题a、b、d是对的,而c命题,认为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根源于物质范畴,这是不对的,因为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有关系,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仍是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而产生的。
5下列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 
    a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b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abcd【解析】四个命题均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6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abcd【解析】本题是考核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绝对无条件的,而静止作为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显著的,它们不仅是相互区别,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所以本题abcd均符合条件。
7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d诡辩论 
cd【解析】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其特点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所以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无关,这样可以排除a、b命题。本题肯定是相对主义的观点,而相对主义在理论上又表现为诡辩论,所以本题选c、d。
10在生产实践中,“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和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这段话说明() 
    a实践不能创造物质b实践能创造物质 
    c实践活动要以物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d实践改变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acd【解析】本题考核对实践内涵的认识,实践作为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必须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它只是改变了物质存在的形态,并不能够创造物质,所以与本题有关的是命题a、c、d。
11“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ab【解析】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命题c是对的,但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与本题无关,所以不选,至于命题d,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同样不选。
1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 
    a实践目的b.实践手段 
    c. 实践结果的反馈调节d. 理论指导 
abc【解析】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实践目的、手段、结果的反馈调节。
13人的大脑是() 
    a思维的机能b意识的物质器官 
    c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c【解析】我们说认识时,界定为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大脑只是思维的物质器官,不能说大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说是思维的机能,所以本题选b、c。 
1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d【解析】本题在于认定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符合题意的是命题c、d。至于命题a,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想到的东西是意识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命题b没有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不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越认识客观规律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d人的存在方式 
abd【解析】本题中,命题c,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其他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命题,所以选a、b、d。
22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 
    a.对实践目的的评价b. 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c. 对实践效率的评价d.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bcd【解析】 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一般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是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实践效能的评价;三是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24“主体”的形式有()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c社会主体d人类主体 
abcd【解析】从社会构成看,实践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形式。
26主体和客体出现了一般物质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这就是()之间的关系 
    a目的与手段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c能动者与受动者d前提与结果 
abc【解析】 从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这种相互作用具有特质性的特点,又不能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本质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因为除人以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无意识的、盲目的,都是不可能以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出现。而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一般物质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这说是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被动者之间的关系。
28“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abc【解析】 本题考核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而命题d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区别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abc。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jiaoyushuoshimonishiti/23109.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