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教学互动 2023-01-20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教学互动】

        对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历届中考,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往往比较高。

  下面就《2007年浙江省中考考试说明》有关文言文的要求,谈几点在文言文复习中有关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把握应注意的问题。

  一、理解常用文言词的意义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文言实词一向是文言文考试中较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学已掌握了大多数的实词解释,可是还会在准确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动手一课一课地整理归纳。

  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实词,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其次,整理一些虽不特殊但却很重要的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很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的实词。如:“果如鹤唳云端”的“唳”字,“濯清涟而不妖”的“濯”等。这一部分的整理很关键,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实词解释时,要依据课本中的注释为准,绝不能模棱两可。

  此外,考生还须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而、其、为、于、焉”等字。复习时要以课本为本,借助课本例句,对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进行归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关于文言断句

  2006年中考考到了文言断句。断句能力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方法很多,这里提示给浅近文言文断句时应注意的几点:

  1、统观全局,理解内容

  在理解篇、层、句、词的大意,大体了解全篇文章后,按内容和结构断开。

  2、从正确理解词义着手

  古今词义有很多不同,而且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很普遍,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词义,并掌握一些古人用词的规律和文言句式特点,才有可能做到断句正确。

  3、分清专有名词和非专有名词

  人名、地名、朝代、国名、官职等都是专门名词,要善于将它们与非专有名词区别开来。

  4、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

  一般来说,遇到人物对话还容易分清。但有时对话中又有对话,有些文章中的对话,不仅说话人省略,连“曰”字也省略了,这就增加了断句的困难,处理时尤应注意。

  5、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文言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能起句读的作用。如发语词“盖”“夫”,一般用在句子开头;连词“而”“则”和介词“于”“以”等,大多用在句子中间;语气词一般在句子末尾。根据这些一般规律,我们可考虑在这些虚词后断句。

  以上所说的几种断句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三、关于文言语句的翻译

  考纲要求:“能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一是指集中反映文章主题、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内容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全文的总纲。二是指体现典型句式特点的句子,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翻译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则是:联系上下文,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点。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

  第二步,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如:“劳其筋骨”,句中的关键词语是“劳”,应译为“使……劳累”。全句可译为:“使他的筋骨劳累”。若译为“劳累他的筋骨”,那就错了。

  第三步,调整润色,对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更应做到这一点,尽可能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此外翻译时,原文中的专用名词一般可以不译,照原文即可。

  四、关于文言语段阅读的把握

  中考试卷中,文言文语段阅读分课内和课外两篇,但课外文言文语段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是课内知识点的迁移。因此,考生务必将课内的重要文言篇章作为重点掌握。必须逐篇掌握,不可存侥幸心理或猜篇目、押篇目等投机取巧心理。只有扎扎实实地学好课内篇目,才能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此外,还要做适量的课外文言语段训练,适当阅读与课本选文难度相当的文言短文,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考生在解答课外文言语段时,必定会有自己的一时理解不了的句或词,千万不要紧张,须静下心来,回忆该词或句中的关键词语在课内是否学过,做何解释。这个解释,放在此语言环境中通不通。

  对于文章及考题中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如题目、注释、提示甚至题干中的某些说明),考生要善于利用,遇到阅读障碍先搜索可利用的信息,再从整体着眼,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推想,使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据,符合文意。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jiaoxuehudong/22876.html

  •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复习中电学复习重点

    一、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二、构建变化电路中的方程思想当电键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2020中考英语针对性训练|中考英语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

    东北网4月24日电 哈尔滨市初四考生咨询:在区模拟考试之后,面对出现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   哈市中考命题员、省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吕桂香指出,今年中考英语试题将体现稳中求新的原则,命题将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根据英语新课标,加强试题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全国中学生作文一等奖_上海中学生作文赛一等奖入围者接受口语面试

    花5分钟时间阅读3篇中学生习作,并在3分钟内对文章进行点评。为角逐最后30个一等奖名额,40名“光明优+杯”上海市第20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入围者,日前接受了一次口语面试考验。选手们的表现令评委有些意外——高中组的哥哥姐姐们,似乎并没有初中...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1990年全国人大常】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实施执法检查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崔丽)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今天举行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刚实施7个月的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切实保障法律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依法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法于...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2007年江西中考科目_2007年中考地理科目复习指导

    从最近几年地理中考评卷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存在错别字较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成绩不理想等问题。我认为今年的中考地理复习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地理中考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填图题和探究题)有的放矢。 一、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和《考纲》,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地理新课程标...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如何听数学课的方法_如何听好数学课

    怎样听好每一节数学课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一、课前准备 包括学习工具准备和知识准备。要通过预习新课,了解新旧课之间的联系,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找出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这样就能使听课目的明确,从而提高听课质量。二、专心听讲 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克服走神现象。听老师的朗读、分析,注意其...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中小学生安全提醒]专家提醒中小学生谨防“开学恐惧症”

    中新山西网3月2日电 寒假已近尾声,学生们马上就要重返校园了。可是最近家住海边街的初二学生小陆却有些反常,只要妈妈一提上学的事,他就喊头疼。小陆的妈妈有些担心,这样下去,开学可怎么办啊?昨日,记者从山西心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了解到,每到开学前,就有一些学生出现类似反常情绪,尤其是中小学...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2007年江西中考科目]2007年中考英语科目复习指导

    英语:掌握解题技巧 □太原成成中学初中部韩江英语复习首先要制订复习计划,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其次,要针对中考题型进行重点训练,掌握解题技巧。1 听力部分既考查通过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做出反应的能力,还间接考查口语能力。建议考生每天坚持听说20分钟,保持耳朵对语言的敏感度,考试时能...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中考语文赏析题答题技巧_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作为近两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受到阅读面和理解力的限制,文学鉴赏能力普遍较弱,中考时鉴赏题得分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中考在即,短时间内诗词量的积累已不允许,如何能更好地寻求方法,尽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中考时的诗歌...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 [中考冲刺奋斗语]中考语数外冲刺备考应稳抓基础 注重积累

    2007年中考即将到来。我区九年级的师生正在紧张的复习,今年是非课改的最后一次中考,如何把握复习重点,提高最后阶段的复习效率,区教研室教研员为老师和同学们提点建议: 语文: 稳抓基础 注重积累 北辰区教研室 任庆达 一、语言积累考“基础” 语言的积累包括字词的积...

    发布于:2023-01-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