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多元高考 公平优先

高考资讯 2022-07-19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资讯】

      200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五个省区将迎来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高考向何处去,一次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日前举行的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专家们就“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展开了讨论。

  论坛嘉宾

  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谢维和(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高考制度不能废除

  谈松华:现在要不要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来选拔高校的学生?高考这种统一考试的制度,它的合理性何在?有的人认为,中国这么大,统一考试不一定适合很多地方的实际。而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通过选拔性的考试来选拔高校的学生,是很多国家通用的办法。
  那么现在涉及到高考的问题这么多,我看还是对高考的评价的问题。恢复高考,改变了社会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情况。而且,确实也提出了一个选拔人才的基本方法,使得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群通过考试这样的途径进入了高等学校。
  因此,今天我们讨论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讨论废除高考的情况,而是如何改进现行的高考制度。
  刘海峰:关于高考的认识和看法,还存在很多误区。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感觉到高考竞争有多激烈,没有特别的压力。现在录取越来越多了,反而感觉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根源在于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期望孩子将来的前途能够更好。这种期望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
  而中学极为追求升学率,本身也是社会期望导致的。表面上看,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根源还是信奉读书至上的社会传统所造成的。
  高考制度是现实和传统的结果,不可能脱离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从表象上看,高考是招收新生的一种考试,它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但高考不仅仅是教育考试,还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责任。实际上现在高考有很多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没有高考,这些矛盾多数还是照样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在坚持高考的情况下,积极、稳步地推进高考的改革。

  考试趋向多元化

  谈松华:高考究竟该怎么考?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改革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从未停止过。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国家的考试机构,就请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高考的问题,出了很多的方案。而且也作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比如说考试科目的演变,也尝试过推荐、保送、特长生特殊录取、高校自主招生试点等改革。
  这些改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一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一些在实践中变形了。比如说保送生,后来并没有落实下去,因为保送生不是按照要求来推荐。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没有把认为最有可能考上大学的来推荐,而是将中上水平的同学拿去推荐。特长生加分的做法也有一些弄虚作假的问题。
  尽管我们作了很多改革尝试,但是以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以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这样一种招生制度也没有改变。所以,引起了社会上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批评、指责。现在高考升学竞争愈演愈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而且它对中小学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中小学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有一定的障碍。所以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确实迫切需要改革。那么这个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一是招生。这两方面一定要联系起来考虑,仅仅考虑考试制度是不行的,还要考虑招生制度。
考试制度改革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考试科目、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这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方面。如果从长远来看,高考科目建议是不是采取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必考的科是“语文、数学、外文”。另外加试什么?根据高考学校的要求,比如说你考物理加物理,考化学加化学。
  二是从内容上来看,改革的方向应该从现在比较偏重知识内容的考试,转向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
  三是方法上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和招生学校直接挂钩,那么多次考试对学生有多次机会,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考试时的压力。对于贫困学生考试成本的增加,可以考虑免除。这种方法现在就可以操作。
  至于进一步改革的意向,比较多的意见认为,要去选拔层次不同的学生。也就是根据不同类别的学校,实行不同的考试。如高职高专不采取现在这种全国性文化考试的办法,而是高中考试成绩申请入学,或者适当地加试和职业、专业相关的一些相关技能。
  一般的本科院校可以采用现在的统一招生选拔,研究型院校则适当地加试或面试来选拔。那么去年复旦和上海交大做了实验,经过初步实验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通过15分钟的面试,至少可以弥补单纯看分数这一点对学生了解的不足。现在对面试的顾虑,最主要就是增加成本,并可能出现腐败行为。
  复旦几百位教授,在面试前两个小时抽签决定,然后哪五位教授考哪位学生,这种方法要暗箱操作就很难了。所以在程序上要把握好,要把“公平、公正、公开”放在首位。

  招生更应考虑公平性

  谈松华:现在考试和招生挂得很紧,按照分数排队录取。这个做法,社会的接受程度最高。但是仅仅按照分数录取,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素质和他的特长。而且为了几分、为了十几分,可以拼上半年、一年,这对国家来讲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年轻人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完全以分数录取学生,一方面造成了公平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确实不能很好地选拔人才。只考虑高考成绩,学生的社会服务、领导能力等等方面没有综合考虑。但除了分数,要把学生的其他方面作为录取标准,又会出现真实性、可信度等问题。
  杨东平:从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新的发展观,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教育政策、公共价值和教育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和改变。2006年是我们高考制度改革非常活跃的一年,各地都在进行不同的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
  高考制度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试制度;一个是招生制度。前几年我们只是对考试制度十分关注,考哪些科目,怎么考,怎么运行?而这些年社会对招生制度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说考试制度关注的是如何选拔优秀,那么招生制度更应该考虑的是公平性。
  所以,选拔优秀和招生公平这两个问题,是高考制度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高考招生制度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一个是上海的自主招生,另外一个是中国政法大学实施了在全国各地均衡招生指标。这两件事情都不是自上而下发生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上海两所高校自主招生增加面试,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也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自主招生的本地化和城市化,他们只面向上海市的十多所重点中学,并没有考虑到外地和农村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就是高校招生成本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在全国铺开,招生成本可能会很高。过去的全国统一招生,采用网上录取的方式,高校的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
  谢维和:在高等教育招生改革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有一个评估,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改革的方案,我觉得是一种比较实事求是的方式。我个人认为,高考招生的评价的标准和取向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应该为大学选择合格的学生。高考不是达标考试,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所以有责任为大学选择合格的学生,不管是哪一个地方的大学,都有选拔的标准。
  二是应该引导素质教育的发展。不管怎么说,高考对基础教育肯定是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我们评价它时也要考虑,它怎么更加有效、正确地引导基础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是适应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定要适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应该能够满足地方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是符合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首先应做到公平。

  高考改革要有可控性

  谈松华:考试招生制度涉及的问题、因素很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整个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恐怕要实行分区实验,分布实施,创造条件,以条件定改革进度。
  高考改革不仅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而且要有可控性。要实施某个措施,必须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行,如果失控了,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先在某些省市做单项的实验,在单项实验逐步成功以后,然后在地区实现,进一步扩大实验的范围。也有人提出来,在不同的地区,招生制度改革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谢维和:发达地方、较发达地方、欠发达地方gdp的水平是不一样的,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些地方高等教育的结构非常相似,出现一种趋同性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大学招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特色,这不仅会降低高等教育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学生就业。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ixun/17419.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