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预科班怎么填报_高考填报志愿填报有“八戒”

高考指南 2022-06-01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指南】

       昨天,从孩子毕业的角度,回望了当初考大学报志愿时的长远且滞后的影响和诸多事宜。今天,我想说说报考志愿时,尤其不要走入的误区。  在博客群里,许多朋友都在讨论应该如何报志愿。很好。我想说的是在报志愿时,家长不应该做的事情,姑且戏称之为[八戒]吧。不过就是我归纳自己和小猫咪同学们报考实践后,总结出来的教训,排序并不说明重要性的程度,或者就说是想到哪,说到哪吧。  每到普通高校招生报志愿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各类的辅导讲座,指导家长们。当我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情的时候,还必须知道不应该做什么。   一戒盲从专制,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不考虑孩子个性特征和职业理想;    二戒了解信息失实,掌握高校的虚假信息;    三戒冒险,投机取巧;    四戒攀比虚荣,人云亦云;    五戒名校转专业情节,不论专业,先考进去,到时候再考虑转专业;    六戒本地情节,宁可降低就读学校档次,也愿不离开本地;    七戒轻信传言,没有调查研究就妄下结论;    八戒追风,盲目报考热门专业……    [八戒]当如何理解?且听老猫逐日分解……   29日发出[八戒]猫论,便无下文,让诸位姐姐妹妹等得着急,罪在老猫。一则这几天网线不好,无法上网;二来4月1日不是[愚人节]吗?怕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文字被大家当作[愚人节]的玩笑,不予理睬,那老猫岂不是白费力气了吗?好在[愚人节]已过,现在接着戏说报志愿[八戒]之一戒盲从专制,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不考虑孩子个性特征和职业理想。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我坚信,在独生子女的身上,集中了家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当然,在孩子的身上,也承担了家庭甚至是家族全部的寄托。毫无疑问,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份重负;而对于家长来说,则是一份希望。  我们这一代家长,或多或少都成长于那个动乱的年代。因此,当我们检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的时候,总可以找到许许多多遗憾和缺失的地方。加之几十年的职场打拼和社会经历,使得我们自认为已经看透了人生与社会,自认为有资格去指导孩子在选择今后人生和职业的时候,可以弥补我们曾经的缺失和遗憾,自认为已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让孩子在这个选择的时候,能够有捷径,少走弯路。当然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孩子替我们圆了曾经的梦想,让孩子替我们弥补了曾经的缺失和遗憾。  不可否认,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若真的能够以我们的人生经历,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少遭受到一些挫折,当然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孩子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和我们当年所处的时代及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以我们当时的环境相比,孩子们现在和将来拥有更大、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当然,这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生活空间和思维理念。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这样一个社会氛围里,我们不可以轻视他们的个性、独立和自主的人格追求。也许孩子们的“理想”、“职业追求”在我们家长的世故眼光来看,有些幼稚、不切合实际,但是,在许多时候,其实我们家长也许并不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和生活以及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行业。所以,在我们能够客观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时候,在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及特长的时候,最好不要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孩子,最好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并没有一个很鲜明的兴趣职业倾向,家长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认真地讨论一下,把孩子就是看作是和自己平等的成年人,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于职业、理想及将来孩子需要面对的市场经济社会和职业竞争形势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客观地进行抉择。接下来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因为你已经是成年人了。  也许有的家长无法把握目前许多社会职业的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趋势,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或者在目前资讯发达的时代,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手段,了解、学习。   综上所述,是为[一戒]。

  今天我们接着详解[报考志愿八戒]之二戒——了解高校信息失实。  目前,已经到了需要家长们考虑选学校、挑志愿的时候。各种媒体和渠道相关高校及专业的信息也是铺天盖地。如何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真实、有效、准确符合实际的信息,就是家长们必须认真对待和考虑的重要事情。否则,了解高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客观,盲目决策、报考,会留下诸多的遗憾。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就需要家长们特别注意报考志愿八戒的第二戒——了解高校信息失实。  了解高校信息失实,其实包含了两种意思:其一要注意,不要被传统的观念误导;其二要注意,不要被新名词“忽悠”。  先说不要被传统的观念误导:比如说,通常在我国传统的高校分类中,师范类高校给人的印象就是学生毕业后一定是要做老师。否则,为什么校名要叫做[师范大学]呢?事实上,在传统的高校分类中,在以往的岁月中,师范类高校的确是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途径。但是,各位家长特别要注意了解本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许多上世纪传统大学的分类及分工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许多著名的师范类高校的去师范化趋势。若家长不了解这方面的形势发展,在给孩子报考志愿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错过许多高水平的师范类高校。   还是说不要被传统的观念误导:我们通常会有一种从众的心理,通常也会在不由自主的情况下,去关注流行的高校排行榜。目前,社会上的高校排行榜名目繁多,只是到底哪个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实在不好评介。所以,诸位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实在特别想了解某所高校的实际水平,一定要直接了解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切不可以被小道消息误导。另外的一条获取消息的渠道就是各个高校的网站。直接登录,进入论坛或是学校的招生主页。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论坛求助,也可以在学校的招生主页直接提问。只有这样,家长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才可能真实、准确。   另外特别要提醒诸位家长的,就是对于高校自己的宣传。也有由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辩证认识的过程。对于公认的名校,特别是进入国家985、211工程的那些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实力,通常这些学校的宣传都比较客观和符合实际情况。家长们要做的是更细致、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情况,不要仅仅停留在学校官方的通用介绍。接下来要说的是那些介于二本、三本、和大专类高校。家长们关注这些学校,就要特别核实和详细了解学校介绍情况准确与真实。一不能先入为主,二不可以偏听偏信。原因就不必说了吧。无论是先入为主还是偏听偏信,都有可能影响家长正确决策。   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打算报考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到教育部网站上去核实经过认证的高校独立学院名称。不要被社会上某些不真实和虚假的信息误导。  接下来我们说其二:不要被新名词“忽悠”。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一些学校的专业名称为了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也有了一些比较时髦的改变。通常的手段是将过去比较传统的专业名称改为带有时代特征、高科技含量的新名称。这种情况需要家长们了解和注意。具体到这些“换了马甲”的专业名称是什么,许多知名网站的论坛里有许多很精彩的文字,大家可以去找,多少要了解一些。  2、不要被新名词“忽悠”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不要被改了名字的新校名“忽悠”。关注高校的时候,提醒诸位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各个高校的历史沿革和校名变革过程。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从学校名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某个学校的专业擅长和曾经的历史。说到近年来我国高校合并及改校名的具体名单,亦是网络上都有,自己去找。恕不赘述。  最后说一下有关高校的民间消息版本。通常,一些地区,在家长和学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流传着对某些高校的评价。其评介内容褒贬不一。根据我的亲身体验,对于这些评价,可信,但是不可全信;尤其是不可迷信。所以说“可信”,在于“无风不起浪”;说“不可信”,毕竟在俗话中,还有“扑风逮影”;至于不可迷信,实在是传闻毕竟是传闻,不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以上,是为二戒。

   今天接着说报考志愿八戒第三戒----冒险、投机取巧。   随着高考报志愿日期越来越近,高招咨询的全面启动,家长和孩子关注报考学校和报考志愿便日益为人们关注。  毫无疑问,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能够发挥最高水平,考一个最好成绩,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游刃有余,进入理想的高校和理想的专业学习。但是,毕竟“月有阴晴圆缺”,孩子的高考成绩难免会有高低波动,最理想的状态和成绩在每个孩子身上出现的机率都是只有50% ,由此,才引出了今天的话题:高考报志愿,一定要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切不可以冒险、投机取巧。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要么弄巧不成反成拙,与最适宜孩子的学校、专业失之交臂,要么投机无果,错过了孩子就读的最佳时机,再等一年。  高考尽管仅仅是两天的四场考试,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这四场考试是孩子12年寒窗苦读成果的综合测试和检验。虽然我们能够间或听说某地有考生超常发挥,考出令人乍舌的高分,但是,我们更常见的是某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孩子在考场上因为许多发挥失常的现象。所以说,任何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高考成绩不可以心存侥幸,报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揣测。在实际生活中,在高考中,考生如果可以并且能够将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考出来,几乎就可以说是孩子们超水平发挥了!  报志愿,直接关系着孩子高考成绩的“有效利用”。每个家长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读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好学校。这就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指导思想来认识孩子的高考成绩。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着报考志愿的抉择。  我想,最大多数家长都可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为孩子选择最适宜、最恰当的学校和志愿。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心存侥幸,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考试时的超常发挥上,报志愿时,忽视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在模拟测验中所处的位置,抱着投机、冒险的心态:往高里报,就高不就低,给孩子挑学校,选志愿,但是,收到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难尽如人意。  说到不投机,不冒险,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在同一层次水平的学校中间选择,是选择最适宜自己孩子的?还是选择那些千奇百怪高校排行榜上排名靠前、名声好听的学校?选择专业,是选择孩子兴趣、爱好所在,还是选择那些时髦的、具有迷惑性的诱人名称的专业?都是我们家长和学生在报志愿时需要客观面对的。  以上,是为第三戒。   今天我们说戏说八戒之第四戒----攀比虚荣,人云亦云。  家有考生,每个家长的恨不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因素,为孩子挑个好学校,报个好专业。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是,接触的人多了,打听到的消息多了,难免就会干扰我们的视听,扰乱我们作决策的决心。更何况,整个确定学校和志愿的过程是一个并不短的时间,所以,我们往往会受到来自客观和主观上的诸多干扰。来自客观的干扰就详细说了,再次,只说说家长们收到自己主观意识上的干扰。  孩子参加高考,无论成绩如何,报好志愿,让孩子可以顺利地被高校录取,是每个家长都要经历的一个考验。  当我们初步了解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初步了解了孩子的成绩,会对学校和专业有一个初步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受到外界干扰,不由自主地去攀比,总觉得别人的孩子可以做到的,我的孩子没准也许能够做到,看到别人孩子报考的学校,便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实力,也不加分析的打算去报考。更有甚者,有的家长或者学校、老师,为了博得好名声,甚至不负责任地拔高学生的报考学校层次和志愿。  其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极大,后患无穷。1、家长虚荣,要面子,盲目攀比,用孩子的高考志愿做赌注,很可能给孩子无端地增加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孩子发挥失常。2、攀比、虚荣,要的是家长的面子,贻误的是孩子的职业前途。一个孩子不喜欢的学校,一个兴趣不高的专业,很难设想孩子能够忍受这种被迫接受的“折磨”,很难设想孩子在四年的学习时间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再说[戒]人云亦云。在高考报志愿、确定学校的时候,每个家长都可以接触极多的信息。在分析、筛选这些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千万不要看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别人说什么学校好,就认定这所学校好,别人说什么专业热门,就相信什么专业热门,别人说哪所学校不好,就不加分析的认定学校不好。其实,最适宜自己孩子的学校和专业,才是最佳得选择。传言和传说与你无关!另外想要提醒的就是,无论你打算对学校作出什么样的判断,一定是要你自己亲自搜集材料,亲自调查了解、亲自咨询官方的权威主管部门以后所获得的信息。毕竟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以上,是为第四戒。   在我国的高校序列中,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名校的光芒令人眩目。毫无疑问,进入这些名校就读,可以享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最优秀的教育。这也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名校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之一。   进名校是每一位考生的梦想和期望。然而实现梦想是需要实力的。每年都有那么一部分考生,有一定的实力,却没有绝对的把握,表现在成绩不是特别稳定,时有高低的波动。不考名校不甘心,想考名校却又有些没把握进入自己心仪的热门专业。就寄托于考进名校再转专业这个步骤上。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通常会选择服从调配。这样做对于有名校情结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无可厚非。毕竟名校的实力、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及生源几乎就是最优秀的。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生源的优秀,使得学习的竞争也格外强烈。  现在,高等教育改革,高校都提倡宽口径、大平台培养。许多名校也都承诺提供学生二次选择、转专业的机会。但是,如果考生和家长为了进名校,将选择专业的期望寄托在转专业的机会上,是需要格外注意的。首先,凡是提供专业的学校,都是有先决条件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考生实现详细了解相关转专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并且提醒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时刻不可以忘记这些条件和要求,并且努力按照校方规定的要求去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转专业的资格;有的学校,虽然你取得了转专业的资格,但是,还是需要转入专业同意经过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正式转专业。   转专业成功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并不是。学生在接下来的学年里,需要进行艰苦的学习,才能够补上上一学年缺失的功课。否则,挂了科,在名校可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哟……  总之,有实力进名校固然可喜可贺,但是一定要弄清楚了自己的实力,客观地选专业。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来,必须把握现在。  以上,是为戏说八戒之第五戒。  今天,进得猫窝,看见了老朋友[一家长]的精彩留言,太棒了,经典,准确!单独成篇。  据我了解,很多学校转专业的学生是要从头学起的。

  一般情况是,你以大一时的优异成绩和专业潜质取得转专业资格,在你的同届同学开始读大二时,你要在新专业要跟着新生重读大一。

  代价是比同届生晚一年毕业。

  晚一年毕业,从时间上等同于复读一年再高考,但比复读的风险小,毕竟已经进入心仪的大学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转向机会,比如高考的分理分科,比如进入大学后的转专业,比如读双学位,比如考研,比如就业。

  一个对自己的爱好既专业倾向认识很清楚并且执着的孩子,不管他现在走在什么路上,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拐点完成向既定目标的转向。如果不清楚或者不执着,可能有更多更宽的路可走。

  建议对转专业有依赖的学生和家长,去你欲报考的学校网站看看相关规定,最好到学校的bbs上去听听学生们的亲身说法。我的经验,你在这些地方得到的答案,比在高招咨询会上得到的回答要准确和实用的多。
  毫无疑问,我国高考招生是全国范围。录取也是全国范围。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走出自己熟悉的城市和家乡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个必然。之所以特别提起“本地情结”,其实是主要针对一些大城市的考生来说。

  我们知道,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一些中心城市的高校很多,因此对某些城市的考生来说,在本地接受高等教育,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一些考生和家长宁可在本地降低就读学校层次,也不愿意走出熟悉的城市和家庭,到外地去上高水平、高层次的大学。总觉得还是在家好,还是在熟悉的城市好。  其实,我国的高校分布显然是不均衡的。除了某些中心城市之外,在许多省会城市,甚至在某些边远地区的省会城市,都有一些非常好的高校。客观地说,在这些高校里,甚至有在国家排名第一的专业。  高校的层次,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同样也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占有。高层次的学校显然会更多地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故此,如果有家长和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又在本地无法很有把握的就考上一流高校又想求稳,且又有自理能力和希望受到更好的锻炼,不妨多方面了解一下本地以外的高水平高校的相关情况。   以上是为第六戒。

  这几天家里有事,耽误了戏说八戒的祥解,让大家着急了,对不起。今天所性赶一个工,将最后两戒一并说完,免得大家惦记。

  先说第七戒:切忌轻信传言及追风……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学一个教学质量高,生源质量好的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必然心愿。毕竟好的生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我说过,在为孩子挑选学校的时候,不仅要详细了解学校官方的介绍,更要了解一下你所青睐学校的民间口碑。当然,这种传言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一种是正面的评价,另一种是负面的评价。正面评价多当然好,对于负面评价,我想,也需要我们有一个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千万不可以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仅以北京为例,我们知道,在北京,有几所市属高校每年在北京招生的计划很多,是家长们公认的招生大户。但是,在社会上,也流传着不利于有关这几所学校的传言。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听到的传言,有多少是居于确凿的事实呢?无从确认。没准传言这也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大学的教育质量固然取决于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但是,孩子在学校学的好坏,实质还在于孩子自己,毕竟上大学的孩子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因此特别提醒家长,判断学校,一定要客观、科学理智,千万不能轻信传言,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或许恰恰是这种没有主见的行为,会让孩子错过其实很不错的学校。

  以上,是为七戒。

  接下来的第八戒,我想,其实已经很简单了。报考热门,为了将来的就业,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各个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现在热门的专业,未必等到孩子毕业的时候,也一定是热门。或者,有些热门专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属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急需专业,但是,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性格并不适宜学习这门专业,家长情形要求孩子报考,那岂不是“赶着鸭子上架”?须知,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宜的。而最适宜的,对于每一个求学的个体来说,才是最恰当的,最好的。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hinan/15971.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