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占比|高考“自然地理”备考五大方略(2)

高考指南 2022-05-26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指南】

把握重点锻炼严密思维


高考中之所以有“紧扣题意”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回答过程中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份好的答卷实际上就是一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术语使用专业的小论文。在回答问题中(主要是非选择题)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也是体现考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恰恰又是考生最易失分的地方。因此要做到:复习时把握住重点,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形成过程,概括基本原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字说明能力,紧扣课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否则在答题过程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


注意整体性及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组成要素总是力求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但自然环境也存在着地域差异,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差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差异。


力求做到四个结合


(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


对自然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不是孤立的,多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综合在一起考查,强调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


例如许多高考文综题的基本模式为:提供空间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进行提取信息的技能考查,概括当地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所以复习时要把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结合到一起来实现学科内的综合。


(2)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结合


近年高考地理试题大多是从某一实际区域切入,由具体事实推导一般原理,如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球、地图的基础知识、原理和相关的地理事物;从区域差异入手,分析区域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不同,等等。因此,在复习中要把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与大气单元结合的世界各大洲气候要点: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征比较、分布地区;非洲气候带呈对称分布的原因、非地带性因素对非洲气候的影响;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分布广的原因,其他大洲分布范围小或无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区;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安第斯山对南美洲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及其原因;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3)图与文结合


地理学科的训练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做到图文互换、图图互换、以图示文、以文释图。


(4)自然地理和热点问题的结合


对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性的知识较多,适当精选精练试题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命题思想与命题方向


自然地理涉及地球与地图、大气、海洋、陆地环境四大部分,其要点较多,难度较大,但规律性很强,这样对自然地理的考查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自然地理所占比例较大,试题主要是涉及自然地理的内容,如时间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等。对于自然地理的复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考自然地理的命题指导思想是深刻反映地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观念,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注重考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启发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高考自然地理的主要命题方向:  


(1)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突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


(2)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


(3)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现实问题,联系实际或热点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hinan/15785.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