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资格考试官网_会计资格考试应试的技巧详析

心得技巧 2025-11-21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心得技巧】

    考试要取得好成绩,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深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种题型的特点,把握各种出题方式的规律,按照各类试题要求正确答题,避免可能发生的误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特点是,备选答案中除正确答案以外,其余的大都具有似真性,即似是而非。应试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排除法。在备选答案中,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看便知,就要先排除那些明显荒诞或者不正确的答案,经过筛选留下正确的答案,排除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回忆指定教材中是否有类似的表述;
二是分析备选答案的表述是否合乎情理。
例如单选题:“财务分析的终极目的是( )
a、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b、促进所有者财富最大化;c、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d、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
对此应该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是由财务报表来披露的,财务分析可对此加以评价、剖析,但其最终的则不是披露和揭示,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项。对于多选题同样可用排除法解答。

2、运用比较法。对于某些有若干相同类型答案的选择题,可直接将各个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找出与题目基本上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
例如多选题: “银行借款筹资方式的缺点是( )
a、筹资数额有限;b、筹资速度慢;c、筹资成本高;d、限制条件较多;e、财务风险较大。”
通过将银行借款同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两种筹资方式进行对照,再将上述五个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可知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是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点,b、c两项不能成立,应选a、d、e三项。

3、有分析地运用猜测法。当你遇到应选哪个答案并无很大把握时,不要轻易不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测,争取得分的可能。在单选题中,4个备选答案总有一个是正确的,只要你选了,就有25%的命中概率;在多选题中,备选答案中有2-4(5)个正确,选对的机会则更多。在多选题中,还要区分评分方法,如属少选可得一定分数,多选不能得分,同宁可少选而不能多选;如少选、多选都不能得分,对把握不大的备选答案就可利用猜测法进行选择。

4、注意区分最佳答案和正确答案。在单选题备选答案中,通常多数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正确性,但是最佳答案只会有一个。应全面审视题目和所有备选答案,进行地分析比较,不能仅仅考虑某一答案是否正确。而多选题则是要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凡是可以成立的答案都应选入。
例如多选题:“一般认为,公司的其他企业投资的目的有( )
a、取得投资;b、降低经营风险;c、稳定与被投资方的购销关系;d、取得对方控制权。”
从根本上来说,任何投资都是为了取得回报,因此,如果是单选题,应该把a项作为最佳答案入选;但作为多选题,a、b、c、d四项都能从一定角度说明企业投资的目的。可以作为正确答案入选。

二、判断题答题技巧 判断题中往往包含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表述,即命题人有意进行误导的模糊点。为了防止应考者“碰运气”,多数试卷还规定:判断结果错误的要倒扣。所以,对判断题要慎重对待,防止失误。

1、区分绝对语气和相对语气,合理作判断。有些判断题题目中含有“总是”、“都是”、“一定”、“决不会”等绝对词语,这种表述没有灵活性,限制性较强,“错”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对”的可能性。在没有把握作出选择时,可以分析一下是有足够理由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找不出予以肯定的恰当理论,判“错”就是较好的选择。如题目中含有“通常”、“一般说来”、“在多数情况下”等相对词语,这种表述方式有一定灵活性,适应性较广,因为它排除了个别的、特殊的(相对于多数、一般而言)情况,所以“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遇到这种判断题时,如找不出理由证明其错误则可作出“对”的选择。试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1)“无论在什么行业,流动比率都应保持2:1的比例。(′)”
(2)“流动比率如为2:1,通常被认为是比较适宜的。(?)”
当然,这一判断方法只能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条件,决不能当作答题的普遍原则。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xindejiqiao/52414.html

  • 【会计资格考试官网】谈谈会计资格考试应试技巧(二)

    判断题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 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须直都是正确的...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中级会计师考试做题技巧|中级会计师考试学习方法与技巧

    (1)参加辅导。参加辅导的好处是:理解了难点,掌握了重点;随老师一起学习效率比自己看书要高得多。(2)按计划进度复习。我对不太熟悉的课程,一般是背五遍以上(考试成功率在80%以上)。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准确算出每天必须完成的背书量(如每天30页),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完成,保证在参加考试时,...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湖南中级职称考试_中级职称考试总成绩第三名齐小丽学习心得

    2005年的中级职称考试结束了,从一开始的紧张到考完后的轻松,确实有很很多体会。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中华会计网校的老师,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细心详细的讲解,才让我能够如此顺利的通过考试。在我觉得工作很累的时候,回到家我就会听郭老师诙谐幽默的经济法;当我最有精神的时候,我就会听张老师精干明了的会计实务...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攻略_梦想成真: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经验谈

    去年的职称考试已过去几个月了,回想那次考试的过程,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的通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曾经尝过懒于计划的苦,所以这次考试我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其主要内容有: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进度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会计资格考试官网|会计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必读

    一、订立复习时间表订立计划,就是订立复习时间表。没有计划,复习起来漫无边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获。订好计划,每天看多少页,复习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自己心里要有谱。会计考试要求全科合格,因此几科书之间还要统筹兼顾,合理搭配时间,不能偏科。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循...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考试如何发挥最佳状态_考试冲刺方案:如何以最佳状态度过考前12天(二)

    考试的特性,就在于它的挑战性和一过性,虽然考试的结果在考试结束后才能揭开,但对于考生来说,实际上从5月20日考试铃声响起,就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所以考前考生一定要明白挫折与期望值成反比的道理,适当的向低期望值方向调整自己对考试结果的期望,有利于考场上的稳定发挥。...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难吗_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2006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报考工作又将开始了,面对新一轮的抉择,广大考生们又开始迷茫了,考或不考,怎么考呢?   今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内容有重大调整,原来的《中级实务一》《中级实务二》课程在分开考试四年后,又合并成了一科———《中级实务》。这一变化,不是简单的加法,对于考生来说,究 竟意味着什么呢...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cpa会计考试经验]会计考试经验交流:决胜会计考试六大巧记法

    一、编口诀记忆法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读起来既琅琅上口,又合仄押韵,便于理解掌握。如经济合同的内容可以编成“一标两量价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一标”指标的,“两量”指质量和数量,“价酬金”指价格和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指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扎金花技巧心得]技巧心得:巧记中级财管第十二章财务比率

    全书有40多个财务指标,记起来比较麻烦。我在这里介绍三个规律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朋友们解决这个繁琐的问题: 规律一:财务指标的命名是有原则的,有以下2种命名法: 1、先念分子,后念分母法,就是”……比率”或”……比”(某某比率或某某比);比如负债资产比率=负债 资产,也可以省略地称呼其为负债资产比...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 2020年会计职称考试时间_2007年会计职称考试十五个必备实用技巧

    第一招 计划答题时间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目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作出选择,...

    发布于:2025-11-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