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作为风格的书法与作为文献的书法

书法考试 2025-09-07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书法考试】

         在如何“艺术化”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的时代,一部书法史便成为有关风格的书法史。书法史的本质就是有关书法的视觉文化文本的编撰和叙事方式的建构,它力图将一种现实经验转化为文本方式,并在文本中再现一定的逻辑特征、获得相应的意义和功能。当代书法作为沟通当下公众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力量,必须寻求在当下文化生态中的针对性,还必须取得在书法艺术史语境中的上下文关系,即创造性特征的获得。

       作为“风格”的书法史实际上就是围绕书法创作及其趣味变化的历史,它是一种社会生活变迁在既定风格或程式上的位移和演变,从而在文本上形成书法风格的迁延。在当下这样一个文化转型期里,我们需要有一个针对当代人生活状态的问题情境,即我们当下的书法创作到底怎样既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又会被书法史的上下文语境所见容?以此言之,我们需要的不是鉴赏家的“眼光”,也不需要在鉴赏家来说的“好”字,而是需要在参与当下生活的“激荡”状态(托马斯-库恩语)下,渐次去培养关于新生活的判断能力,进而在工作中去逐渐发现一些趋势,拔擢一些倾向,这是当下拥有历史意识的书法家及其理论工作者亟待具备的素质。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具体的过程中,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就是努力去创造一些更符合当代人口味的精神粮食,去重新定义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延伸意义。很简单,任何过去的、别人的或现成的模式都不可能真正适合当代人独特的生存感觉。

      这种感觉的获得,就是基于对历史意识的再认识。当代人的历史意识不是面对现成的模式,不是眼睛朝上,不是让历史成为既定框架下的解释机器。而是面向公众的,面向不断发展变化了的新鲜事实,面向绝然迥异于传统生活的敏感。新闻是历史的草稿,而新闻的倾向是首要抓住的要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书法现象的自觉、敏感和感动,就是我们书写历史的原则。我们最熟悉当下的生活,同这些书法艺术家生活在同一个生存空间,也最容易同他们达到一个共同的感觉,或者说我们更方便感觉到他们的感觉,为他们的感觉所感动,这对于一个有历史意识的当代书法家来说,既是责任,也应是感同身受的艺术家般的心理需要。

      作为当代书法的上文和下文,当代书法之成为历史的图式就是当代书法创作者不断试错,以力图进入书法史上文图式的结果,这是社会生活不断变迁在书法审美上的要求,也是书法创作者不断主动选择的结果,从而形成一系列的风格序列、逻辑和秩序等等。这也是个知识观的问题。人文环境也好,文化氛围也好,包括书法的语言语境也好,最紧要的是关于敏感的知识。一个人对人生、对生存环境的体验和感觉的积累,对整个书法史和当代艺术史的一些具体作品的感觉的积累,比所有书本中关于书法的概念、理论都要来得重要,一切书本中关于书法的概念和理论,也只有在促进一个人在上述两个方面经验积累后更为深刻、更为清晰、更为具体化了,才显示出意义。如前所述,我们渐次去培养关于新生活的判断能力、进而在工作中去逐渐发现一些趋势、拔擢一些倾向的所有原因就在于此。同样,作为下文的书法史就是我们的后代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主动选择怎样进入书法当代图式的结果。历史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我们最大的荣誉就是力求成为这个链条中的一环(贡布里希将19世纪以前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发展的全过程比喻成一个链条,意在指出一个完善风格的出现不是在短时间里产生的)。

      作为“文献”的书法,应该是以书法史实及其资料为中心的书法研究,它是对史有记载的文本(包括史有定评的文本)进行清理和重构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求“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真”在两个方面展开,即史实的“真”和“词”言及“物”的“真”。前一个好说,就是事实真相,不要被历史的浓雾所遮蔽。后一个却涉及相当复杂的哲学命题,即词语如何能够去说清一个在视觉上的物体?更何况是“词”言及“物”还不“虚”。

       从书法史的建立上来说,建构一个符合书法文化特征的形态学,必须有一个“众音皆通”的语言基础。我们丰富的书法历史文献有很多属于赏评类型的话语,其说话的方式都是有相互之间的差异的,它们流传到今天,有不少早已丧失了原来的语境,众相叠加起来其实就是“各说各语”、“众音喧哗”。我们今天如果还不加分析的将前人的“成语”拿来就用,其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领域,它虽然不直接去寻求解决语言如何去匹配画面的问题,但对于语言问题的探究,实际上是解开所有其它问题的一把钥匙,不光是“古典”,甚至“今典”也在其中。巴尔森德尔在他著名的《意图的模式》中不无歆羡地说:
       我向来歆羡中国,尤其是歆羡她的书法传统。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便是:这个传统赋予了中国文化一种深刻的特质,我愿 之为一种介于人人都具备的言语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中介语汇”(middle term)。甚至通过译文,我们西方艺术史家依然能够体会到中国的古典艺术批评缜密细腻,平稳连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中介语汇”的存在。

       这实际上说到了中国书法的最大秘密,即书法语言与书法作品的同一性问题。在西方,研究艺术史的学者有不少人从未尝试过艺术家使用过的工具,它们很少能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经验,自然在“词”言及“物”的时候相当的“隔”。而中国书法在物质世界中保有的实用性及其在精神世界中保有的审美性同时凸现在书法的经典图式中 ,这还不够,书法赏评语言的审美性和实用性又都在言说于这个经典图式,可以想象,这种“中介语汇”的存在该会产生多么大的意义。

       巴尔森德尔的敏感,应该说为我们开掘了针对书法文献研究的一个途径,即在从事书法文献工作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将书法语言与书法作品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形态上、从言说方式上,甚至社会生活方式上都或多或上可以寻绎到一些关联,从而为我们打开古人秩序理念提供帮助。这难道不会在悟会书法图式上有所意义吗?

       在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内部的竞争是必要的,同时它又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不竞争,作为风格的书法就不可能递相演进,就只能是徘徊于低水平的自娱自乐。行业内部的竞争或多或少激活了作为文献的书法的惰性成分,反过来,行业内部的竞争或多或少也是对原艺术标准的逃避,风格的产生或者说“生效”本就会让原艺术标准处于“失语状态”,它逼使我们必须在变化了的社会生活中去重构书法审美的标准。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种逃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拓宽了我们书法艺术的触角,但这种“生效”不能也不应该舍弃掉自身作为书法艺术根本的质量,“生效”不是我们从事书法的目的,你“生效”了还会有更多的“生效”等着去颠覆你,而书法艺术史也不仅仅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的争胜记录。实际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区分风格史在文献方面的惰性,也很难甄别文献史在风格方面的“生效”,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两方面作为今后或一段时间内书法批评的任务的话,那么从深化对当代书法创作及其理论的认识来说,都会是一个机遇或挑战。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shufakaoshi/50169.html

  • 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_称之为书道的日本书法

    日本的书法称书道。一开始是从中国而来。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58年,朝鲜百济国使王仁进款《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 是汉字传人日本之始(在年代的推定上尚有疑问,故具体年份不详。)。 但比它更早的时候,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已明显知道汉字。 王仁的来日,带来了系统的汉字和汉文的典籍,...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硬笔隶书技法入门|硬笔隶书技法浅谈

    隶书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一定的实用功能,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因此而广受硬笔书法爱好者喜爱。近几年来,笔者对硬笔隶书用功较多,今不揣浅陋,将在临帖创作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进步。 一、笔法特点 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分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硬笔隶书的用笔较毛笔隶书又可简...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日本假名书法字帖]日本书法中的“假名”

    日本的文字是由假名组成的,假名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片假名的片是不完全的意思,平假名中的平是容易的意思。据说,片假名早在奈良时代末期至平安时代初期(8世纪~9世纪)日本佛教最为兴盛的时代,僧侣们研究佛经时,作为汉字的简略符号而开始使用的。 平假名是将万叶假名尽量简化后而形成的文...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江苏书法教师资格证书】江苏书法证书考试10日起报名

    【金陵晚报报道】 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自考办获悉,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定于3月10日-30日报名。 据悉,该项证书考试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开考,属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系中的专业证书考试,面向社会开展。考试分毛笔和硬笔两种,各10个级别,初级1-3级、...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大学毕业生怎样写求职简历_大学毕业生为写求职简历突击学速成书法

    近日,哈市某高校大四学生小李向记者反映,他身边的很多同学因为苦于字写得太差,写不出吸引人的好简历而寄希望于短期速成班,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短期书法速成班。  近日,记者来到哈市南岗区某高校职工家属楼。在一楼某房间的“书法速成班”里记者看到,一些学生正在上课,书桌...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传统书法字体_传统书法的终结

    传统书法是一种书法的经典,或者说是古典的书法,是一种用以衡量当代书法优劣的价值评判标准,同时也是一种使当代书法家陷入影响的焦虑的巨大阴影。现代主义艺术大师t s 艾略特认为传统是一种更有广泛意义的东西,它不可以加以继承,但如果你需要传统,你就得花上巨大的原劳动才能得到。书法在当代的发展...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2020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官网_2007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07年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工作会议于2007年4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级承办机构的主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英中心执行主任潘阳同志主持,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领导致辞。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2020年全国书画考级】07年书画考级开始报名 新增动漫硬笔书法两科

    5月23日,记者从省文联书画考级办获悉,中国美院全国书画考级和贵州省书画考级从今日开始报名。在今年的中国美院全国书画考级科目中,除了传统的书法、素描、水粉、水彩、油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速写等9科目,还增添了硬笔书法和动漫两个新科目,共11个科目,各科目均设1-9级,9级为最高...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书法艺术的阳刚与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姚鼐云:其得于阳现刚之美者,刚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岩,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刘熙载也言奇拔豪迈,阳也。 提及阳刚之美,人们很容易想到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赤壁赋》,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罗丹的《掷铁饼者》、...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 书法的感受|感受日本书法“百人一首”的魅力

    百人一首是指在100名和歌诗人的作品中各选一首诗汇集成册的和歌集,据说是由藤原定家选辑的。 由于它有和歌纸牌这样一种形式,所以深深地融于日本人的生活之中,不少日本人和歌牌竞赛作为新年的一项传统活动,人们背诵着百人一首,尽管有些人连诗歌的意思都不明白。 百人一首中和歌...

    发布于:2025-09-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