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提纲]专家访谈:2006年上半年软考政策解读与报考指南

软考动态 2025-08-01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软考动态】

       从1987年起,信息产业部就开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俗称为“软考”),该考试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培养了数10万专业技术人才。鉴于软考证书的含金量高,特别是系统分析员的证书,在业界具有极好的口碑,人事部[2003]39号文件规定,从2004年11月起,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一律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并且取消了学历和资历的限制。根据该规定,凡是通过软考高级资格者,可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通过软考中级资格者,可获得工程师职称资格,通过软考初级资格考试者,可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资格。以上职称资格获得者,不需要再参加职称评定,可由用人单位直接聘用。各个级别的对应表,请读者参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

  在2006年上半年(5月20日)软考报名之际,为了让考生增加对软考的了解,我们特别走访了全国软考专家、软考指定系列辅导教材总编、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首席顾问、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友生老师,为考生解答疑难问题。

  记者:
  软考其实也是属于一种资格认证考试,那么,这种考试与其他it考试有什么区别呢?

  张老师:
  从性质上说,软考属于国家级的it资格和水平考试,目前来说,这是我国在计算机专业方面惟一的一个职称资格考试,考生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能获得相应的职称资格,不需要再参加职称评审。
  从考试内容上说,软考所考查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包括数学和英语,特别是高级资格考试,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考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其他it考试基本上是属于某个厂商的认证,只能说明考试通过者能熟练使用某个厂商的某种(或数种)产品而已,是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认可的。
  从考试组织上来说,软考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主考,各省都有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考试工作。而其他it认证考试采用的是垂直管理模式,各地加盟的都是一些商业机构而非政府行为。但是,就目前来看,软考的组织工作还不如其他it认证考试,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考试分数公布的同步性、阅卷标准的一致性、分数复查的简单性、主管机构的办事效率等问题,都需要有所改进,才能更好的为广大考生服务。

  记者:
  软考分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专业。那么,考生应该怎样选择报考哪个层次哪个专业呢?

  张老师: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报考任何级别都没有资历和学历的限制。因此,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员参加软考。但从近年的阅卷情况来看,考生的整体质量在下降。
  我个人认为:
  以前所学的专业是非计算机专业且目前从事非it行业,或者是大学专科以下(含专科)的it专业人员,一般报考初级资格。
  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且具有1~2年工作经验的it专业人员,以及具有丰富it工作经验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人员可以报考中级资格。
  在it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人员,或者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专业人员可以直接报考高级资格。
  选定了层次之后,就需要在各层次内选择专业。这需要根据考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决定,例如,考生的兴趣在网络,则选择网络专业的考试。
  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
  第一,不要盲目选择一些刚开考的专业。由于刚刚开考,命题专家很难把握试题难易的度,而往往偏难,导致及格率极低。而且,新开考的专业报考人数太少,很可能会发生变故。
  第二,不要盲目跟随报考人数多的专业(例如: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网络管理员等),因为考的人多了,合格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证书的价值就会降低。相对来说,在中级资格中,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信息系统监理师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且又不是新开考的专业,考生可以考虑。而且,这2个专业的行业需求在逐渐增长。

  记者:
  能否请您谈谈三个高级资格之间的区别?

  张老师:
  在制订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时,我们(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就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获取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系统架构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设计一个优秀的架构,项目管理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管理、沟通和协调。
  我最近撰写了一篇文章《论软件架构师的角色和培养》,用了近2万文字,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将刊登在《中国系统分析员》2006年第1期上,有兴趣的考生可以阅读。

  记者:
  从希赛软考学院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看,都是2004年和2005年的,请问在2006年使用什么考试大纲和教材?

  张老师:
  考试大纲一般都比较稳定,估计近年内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2006年上半年考试所有级别均使用2004年和2005年新制订的考试大纲。
  有关考试教材问题,建议考生选择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组编的系列教材。这些教材从考点分析,到题型练习,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考试的系统方案。

  记者:
  如果考生错过了报考时 间,该怎么办?软考的资格证书能不能跨省登记?

  张老师:
  软考是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既可以在异地报考和参加考试(但是,同一次考试的报考和考试必须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在异地参加证书登记。因此,如果考生错过了当地报考时 间,可以到附近的省/市报名参加考试。



  记者:
  获得了软考证书后,是否还需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才能聘任?

  张老师:
  人事部[1996]52号文件规定:“凡在资格考试科目中单独设立外语考试内容的专业,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再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软考上午考试中,有10分的外语试题,应该属于“设立外语考试内容”的专业,因此,可以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从1987年起,信息产业部就开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俗称为“软考”),该考试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培养了数10万专业技术人才。鉴于软考证书的含金量高,特别是系统分析员的证书,在业界具有极好的口碑,人事部[2003]39号文件规定,从2004年11月起,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一律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并且取消了学历和资历的限制。根据该规定,凡是通过软考高级资格者,可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通过软考中级资格者,可获得工程师职称资格,通过软考初级资格考试者,可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资格。以上职称资格获得者,不需要再参加职称评定,可由用人单位直接聘用。各个级别的对应表,请读者参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

  在2006年上半年(5月20日)软考报名之际,为了让考生增加对软考的了解,我们特别走访了全国软考专家、软考指定系列辅导教材总编、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首席顾问、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友生老师,为考生解答疑难问题。

  记者:
  软考其实也是属于一种资格认证考试,那么,这种考试与其他it考试有什么区别呢?

  张老师:
  从性质上说,软考属于国家级的it资格和水平考试,目前来说,这是我国在计算机专业方面惟一的一个职称资格考试,考生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能获得相应的职称资格,不需要再参加职称评审。
  从考试内容上说,软考所考查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包括数学和英语,特别是高级资格考试,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考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其他it考试基本上是属于某个厂商的认证,只能说明考试通过者能熟练使用某个厂商的某种(或数种)产品而已,是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认可的。
  从考试组织上来说,软考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主考,各省都有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考试工作。而其他it认证考试采用的是垂直管理模式,各地加盟的都是一些商业机构而非政府行为。但是,就目前来看,软考的组织工作还不如其他it认证考试,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考试分数公布的同步性、阅卷标准的一致性、分数复查的简单性、主管机构的办事效率等问题,都需要有所改进,才能更好的为广大考生服务。

  记者:
  软考分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专业。那么,考生应该怎样选择报考哪个层次哪个专业呢?

  张老师: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报考任何级别都没有资历和学历的限制。因此,吸引了很多专业人员参加软考。但从近年的阅卷情况来看,考生的整体质量在下降。
  我个人认为:
  以前所学的专业是非计算机专业且目前从事非it行业,或者是大学专科以下(含专科)的it专业人员,一般报考初级资格。
  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且具有1~2年工作经验的it专业人员,以及具有丰富it工作经验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人员可以报考中级资格。
  在it岗位上工作3年以上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人员,或者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专业人员可以直接报考高级资格。
  选定了层次之后,就需要在各层次内选择专业。这需要根据考生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决定,例如,考生的兴趣在网络,则选择网络专业的考试。
  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
  第一,不要盲目选择一些刚开考的专业。由于刚刚开考,命题专家很难把握试题难易的度,而往往偏难,导致及格率极低。而且,新开考的专业报考人数太少,很可能会发生变故。
  第二,不要盲目跟随报考人数多的专业(例如: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网络管理员等),因为考的人多了,合格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证书的价值就会降低。相对来说,在中级资格中,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和信息系统监理师报考的人数不是很多,且又不是新开考的专业,考生可以考虑。而且,这2个专业的行业需求在逐渐增长。

  记者:
  能否请您谈谈三个高级资格之间的区别?

  张老师:
  在制订系统分析师和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时,我们(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就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获取和分析用户的需求,系统架构设计师的主要职责在于设计一个优秀的架构,项目管理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管理、沟通和协调。
  我最近撰写了一篇文章《论软件架构师的角色和培养》,用了近2万文字,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将刊登在《中国系统分析员》2006年第1期上,有兴趣的考生可以阅读。

  记者:
  从希赛软考学院公布的考试大纲来看,都是2004年和2005年的,请问在2006年使用什么考试大纲和教材?

  张老师:
  考试大纲一般都比较稳定,估计近年内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2006年上半年考试所有级别均使用2004年和2005年新制订的考试大纲
  有关考试教材问题,建议考生选择中国系统分析员顾问团组编的系列教材。这些教材从考点分析,到题型练习,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考试的系统方案。

  记者:
  如果考生错过了报考时 间,该怎么办?软考的资格证书能不能跨省登记?

  张老师:
  软考是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既可以在异地报考和参加考试(但是,同一次考试的报考和考试必须在同一个地方),也可以在异地参加证书登记。因此,如果考生错过了当地报考时 间,可以到附近的省/市报名参加考试。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ruankaodongtai/49087.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