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鱼与熊掌何能兼得
【shitiku.jxxyjl.com--其他艺术考试】
寿山石雕作为一门独特的雕刻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的专长,在发挥自己的专长中,还要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经过孜孜以求的努力,达到最佳的艺术境界。以下我就自己的艺术成长道路,特别对鱼、熊两类题材的创作,论述成功与成功背后的艰辛。
在将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我的获奖作品不计其数:寿山石雕名作《锦鳞游乐》与《海底世界》,分别在1982年、1990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的“优秀创作奖”与“金杯奖”;雕熊题材《寒天一霸》,在1991年获福州市工艺美术如意奖中的“特等奖”;另一件“熊”题材作品在1999年12月上海举办的“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珍品展暨全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会上,获得“金奖”;前不久,我的一件寿山石雕《非洲风暴》在福建省“候选国石精品展”上,又获得金奖的殊荣,……。
我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与肯定,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与鞭策,党的关怀与培养,才有我们艺人的今天!我十分珍惜。在赞扬声中很多人问我成功秘诀何在?
首先,决不是我有聪明过人之处,在艺术道路上,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雕刻技艺日臻完善是长期探索出来的。
解放前,我家道贫寒,13岁就跟随舅父学木雕。由于自己对艺术有强烈的爱好,很快就入门。但是旧社会艺人没有地位,生活过得很清苦,没有条件发挥自己的特长。
解放后,党和政府关怀我们,雕刻艺人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上级领导十分关心艺人的学习与成长,尽量创造条件让大家学习理论知识。1958年,我被送往省进修班学习人物、动物的解剖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再加上我上进心强,能吃苦耐劳,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生产上的佼佼者。那时木雕熊在国外尤其在苏联较为畅销,经常是批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我是雕熊小组的主要成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想来个技术革新,我钻研熊的结构,经常跑到动物园对熊写生,并自费买了许多木料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反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一天能刻出40只2—3寸规格的熊坯,而且从没出过废品。(别人一天只能刻lo只。)要是说赚钱,当时是按劳取酬,我完全可以多赚些,但是我更注重雕刻技艺的提高,完成了产值任务后,还挤出时间搞创新。由于工作努力,善于钻研,在合作社工作期间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还被评为福州市优秀共青团员。1960年,我被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聘用,担任实践创作教师,教学相长,使我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更多的艺术精华。
1970年我改攻寿山石雕,我十分喜爱寿山石的天生丽质,早就想将寿山石的自然色彩应用到作品中去,赋石头予新的生命。在寿山石雕创作中,我虽然有许多类型的雕刻品,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人物,或者是各种动物,我一上手都会。但是我想: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倘若浅尝辄止,样样都会,也只能是技术平庸,怎有特色可言?就比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这些有成就的画家能达到艺术高峰不都是能突破一点,全面提高?他们这种集中忧势攻关的方法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吗?我刻木雕熊有独到之处,创作的石雕金鱼曾被北京、上海美术馆收藏,有的还获过奖。我林亨云何不来个以专带面,就在熊与鱼的题材上创出自己的特色?于是我决心在这些题材上继续研究,继续摸索,以求新的突破。
我相信真知来自实践,来自有心的捕捉。从此我对熊与鱼类的探索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凡是出国办展还是出差,空余时间我并不是逛商店或游山玩水,而是看画展,跑动物园,或者逛书店,看到有关介绍熊与鱼类的书籍与录像带,都不惜重金购买。除了大量收集资料外,我家里还摆了大大小小的鱼缸,养了许多种小鱼,有些名贵的鱼种不易养活,就利用较便宜的石材雕下准确的样本。石雕的刀法与木雕不同,虽然我对熊的解剖很熟悉,但石雕刀法还是新课题,我潜心研究,做了许多局部肌肉与皮毛的走向的刻划……,人家画家创作有“废纸三干”之说,而我真可谓是“废石三千”。这样我在实际创作中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无论是优质石材还是一般石种,我都会刻划得淋漓尽致,使其成为艺术珍品。现就我的《海底世界》与《寒天一霸》为例,谈谈我怎样使寿山石材成为艺术珍品。
《海底世界》采用的是寿山石中名贵的琪源洞高山石,重量约达140多斤,是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型优质石料。众所周知,要寻到珍贵奇特的大型寿山石是相当不易的,要是创作上失误,岂不可惜?因此我对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首先,我进行周密的“相石”,细致地察看各种色彩分布的深浅,各个部位质地松硬的状况,以及有无杂质与砂丁等。一般来说,对于杂质与砂丁要先进行挖“脏”,若是不易去掉就要考虑化瑕为瑜。我在“吃”透这块石材的情况下,再用毛笔勾勒轮廓进行布局,经过反复推敲,将结晶的白色设计成几只金鱼与吴郭鱼,白色上的黑点恰好在金鱼的水泡眼上,刻成了名贵的“乌龙睛”;几处乌黑发亮的黑色,设计成“剑尾鱼”;金灿灿的黄色,设计成高贵的“凤凰鱼”;红润的色泽,设计成华丽的“神仙鱼”与“珍珠鱼”;那些混杂的颜色,就顺势设计成“花斑鱼”及“花边鱼”。值得一提的是我所说不易去掉的砂丁,在这里也得到了巧妙的应用,一条白色的吴郭鱼正张着大口吐出许许多多晶莹发光的小鱼,而小鱼闪亮的眼珠却是针眼大的小砂丁,真是妙趣横生,巧配天然。对于质地较硬的乳白色,我用镂空手法设计成珊瑚与水草。作品中千姿百态的鱼儿象穿上各种闪闪发亮的绸缎衣裳漫游在珊瑚水草中,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底水晶宫。这件作品充分发挥了佳石的魅力,无疑是件艺术珍品。
总结《海底世界》的创作,我认为对寿山石优秀石种应注意“三忌”:一忌上重下轻,不然比例失调,看上去“悬”,使人望而生畏,又容易折损;二忌仅在表面的色彩上布局,这样不分层次与远近,刻划的对象犹如贴上去似的,使人看了索然无味;三忌不分石质与内层的色彩,随意镂空,破坏了石材,又难以补救。总之,石佳艺更精,才能出珍品。
佳石毕竟不多,对于一般的石种,只要精雕细琢,做到形似神似,亦是难得的艺术品。这里以《寒天一霸》为例,这件作品是刻划熊的题材,自然界的熊是庞大的食肉类动物,性情凶暴,但又具有憨笨顽皮的幽默感。熊的种类有黑熊、褐熊和白熊等,除北极熊颈部较长,鼻子较尖并有长毛外,其余各类比例结构都相似。熊外形呈椭圆,全身长度约为头部的3倍,熊头从顶部俯瞰呈三角形,从正面看则近似圆形,耳朵也是圆形,背部较平,四腿肌肉屈伸成人字形,后掌象人的脚掌,前掌长圆形,走路时五爪不着地。熊走动的特点是脚掌向内摆,如内八字脚。小熊的特征是头顶高,前额凸出,鼻子耳大,躯干短小,腿相对显得高些,性情活泼可爱……。掌握了熊的这些解剖结构,构思设计时才能应用自如。
我的《寒天一霸》是一块普通的寿山焓红石,主色调是白色,内含几片浅红色,质地不像《海底世界》石材那样细腻抚媚。我先“相石”,然后依形设计了几只不同动态的北极白熊在冰川雪地上觅食,浅红色的或有斑点的部位设计成熊的食物——鱼,大小不一的熊正在你撕我咬地争食或觅食。布局设计时我先确定各只熊的位置,再从各个角度审察每只熊的比例结构是否准确,然后将头、眼、鼻、耳、足、尾各部份的形态呈现出来,初坯较为满意时,最后再进行细部刻划。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细部刻划十分重要,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注意熊毛分布的走向与规律,先分大毛后分小毛,毛才会自然松动,熊毛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注意长短有别,例如熊的臀部及大腿就要挑长毛;另外一点石雕挑熊毛的工具要十分讲究,俗话说“功夫全,工具半”、“磨刀不误砍柴功”。我自制了一些锐利的正刀、立刀与回转刀等,区别使用,如对于卷曲的毛,只能用回转刀,若用了正刀与立刀,挑出的毛就不柔软自然。挑毛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大胆下刀,细心收拾。总之,熊毛的纹理、长短、走向、弯曲、深浅、疏密有所区别,挑得好才有质感与弹性……。
综上所述,掌握熊的解剖与结构以塑造“形”,刻划好细部以体现“神”,形似还要神似,两者缺一不可,不然“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伦不类,算什么创作呢?
回顾我的艺术历程,成绩是我长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取得的。“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道理十分浅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是我成功的秘诀所在。现在我虽然已步人古稀之年,但“艺无止境”,“攀登莫问高”,我仍要继续努力,活到老学到老,进一步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贡献。
-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详细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1号《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6月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家正 二00四年七月一日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维护考生利益,促进社会...
-
[娱乐游戏玩皮影]玩皮影是绿色娱乐详细阅读
皮影戏和皮影人不但是观看欣赏的,而且也是每个人都能自己玩的。在过去的年代里,只有王公贵族才有条件玩皮影。而今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玩玩皮影并不是什么奢望而不可求的事了。但可惜的是,皮影在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革中,连遭各种时潮的冲击,已经变得近乎销声匿迹了。如今的人们对皮影已经十分陌生,自然...
-
篆刻基本常识|篆刻基本常识详细阅读
[执刀法]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摹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于刻好印。编者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笔。一般青少年都易接受。是以拇指、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
-
【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艺术类专业考试办法探析详细阅读
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院校的不断增加,社会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要求艺术类专业考试公正、公平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提高艺术类专业考试工作在社会上的信誉,如何改革完善现行考试办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从全国艺术类专业考试现状出发,结合本省改革实践,提出艺术类专业...
-
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措施_民间剪纸保护有了“示范本”详细阅读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北蔚县方面联合宣布推出《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标志着启动三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强调,这一示范项目不仅指书的出版,还包括三年来举行普查、研究得到的大量资料和总结出的方法。 蔚县卷主编之一郑一民介绍,蔚县是...
-
[《罗丹艺术论》读后感]《罗丹艺术论》简介详细阅读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平民出生。十四岁学画,十八岁师从动物雕塑家巴里(barye),1840年至1870年间在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贝勒 斯(carrier-belleuse)工作室工作。1875年游意大利,研究多那太罗、吉贝...
-
【皮影戏】皮影戏详细阅读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演出皮影戏的...
-
剪纸艺术介绍_神龙剪纸艺术详细阅读
剪纸,是中国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以情真意切而为世人称道。其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 剪纸艺术,是一种简单的平面镂花艺术,通过剪、刻、装饰,一切现象在玲珑剔致的形式中表现的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其构思的想象,造型...
-
剪纸老人简单剪纸_剪纸老人的“时代情”详细阅读
平鲁区有位剪纸名人,叫王志秀,今年整60岁。凡是看过她作品的人都说,剪纸这门传统民间艺术,在她手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时代气息。 7月20日,记者来到了王志秀大娘家,和这位花甲老人拉呱起了剪纸。她6岁就开始拿起剪刀,跟着心灵手巧的外婆学起了剪纸。村里别人一般是依着花样剪窗花,...
-
【中国皮影艺术博物馆】中国皮影艺术简介详细阅读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