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考研选择就业|考研复习三年选择放弃
【shitiku.jxxyjl.com--考研旅途】
有这么一句话:“与其犹豫,不如放手一博。”是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梦想的向往。新的学期已经开端,选择考研要坚持下去,选择不考更要坚强。无论选择考还是不考,过来人的体味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鼓励和启发。复习三年,我却选择放弃
余立现在已经是南方一家大报的记者了,每天辛苦的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倒在床上,透过淡蓝色的玻璃窗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很怀念我的大学生活,很想念寝室里的哥们。我也很后悔,我觉得我就只有大四下学期才活得有点大学生的滋味。”
余立在高考结束后就下了考研的决心,“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就觉得自己非考研不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进了大学,大家纷纷选择参加社团等来体验大学生活,而他的生活和高中没有什么区别。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除了学习学校开设的课程外,他随身带着的不是考研英语词汇就是政治红宝书,“我去教室自习的时候旁边的人像看猩猩一样看着我,因为我桌上摆的是大学英语第一册和一本政治红宝书,经常有人以为我是大四的学生要考研了还得补修大一英语。”
大学一年级课程多,余立就一整天都待在教室里,上完了课就留在教室里面背英语单词或是看政治“红宝书”,只有三件事能让他离开教室——吃饭、去其他的教学楼上课、教学楼要关门了。他的室友们相互之间都打得火热,却都对他感到生疏,他的一位室友说:“整个一年级上学期,我们除了睡觉就没有看见他在寝室出现过。”余立却认为生活得很舒坦,“我进大学就是想考研,那么我早点准备也没有什么,越早准备,复习得越扎实。”
整整一年,他像众多考研学子一样认真复习,背单词、做真题、背政治、看专业书,“我们当时非常惊讶,见过提前准备考研的,但没见过提前3年准备考研的。”他的一位室友说。但是到了第二年,他做了一件更让他的室友惊讶的事——他“与时俱进”买了一套新出的考研资料,又从第一页开始复习。
第二年如同第一年的翻版,不同的只是第二年学校安排的课程少了,他复习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大学的前两年,对余立而言,就是“完成了两轮考研复习”。
大学三年级开学时,他果然和他的室友们猜想的一样,又买了一套考研资料,开始了大学四年里的第三轮考研复习。三年级的课更少了,而三年级下学期学院安排了专业实习,他的第三轮复习紧张得如同自己真的要参加当年的考试一样。每天早早来到教室,直到教学楼关门才回寝室,“因为我已经复习了整整两年了,所以第三年复习时进度很快,但我不断给自己加压,想要复习得再细致一点。”
“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时,我想,明年的这个时候终于轮到我考研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和考研资料,余立踏上了实习的旅途,但这次原本被他当作好玩的旅途,却改变了他坚持了三年的决定。
实习初期如同大部分实习生一样,工作充满了新鲜感和写不出好稿的郁闷,他常常被负责带他的记者老师训斥得无地自容而一个人心烦意乱地坐在角落背单词。可一个月之后,他似乎陡然之间开了窍,采写的新闻不仅角度新颖,而且可读性强。记者老师不再训斥他,还对他委以重任,让他一个人采写了不少新闻。他越做越顺手,越做越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慢慢地,他手中的书变成了《美联社新闻记者手册》,考研资料被压在了行李箱底直到实习结束。
回到学校,他陷入了迷茫,“我当时很犹豫,我很喜欢记者这个职业,非常想去报社找工作,但想想自己已经坚持复习了3年,这样放弃实在舍不得。”他还是决定考研,和前3年一样,每天昼出夜归,但是,他却发现自己失去了此前复习时的动力,“我自己能感觉得到,我复习时注意力没有以前集中了,效率没有以前高了,因为我看书时总是忍不住地想,如果我现在在报社,我会在干什么。自己很多时候都想放弃考研,去找工作。”
但他还是决定坚持,因为自己已经坚持了3年。于是,他依然每天复习,依然报考了本专业的研究生,依然核对了自己的报考信息,依然领了准考证。
这一年,和余立一起复习考研的还有他的两位室友,他们每天一起去教室自习,遇到问题3个人还会一起讨论,有时看书看得累了,3个人会到教学楼走廊尽头的窗户边聊天,话题总是围绕考研,两位室友也会打趣他大学前3年都用来准备考研是多么的令他们惊讶。但是,没过多久,更令他们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距离考试仅仅剩下两个星期时,余立平静地对他们说:“我不考研了。”
余立后来说,整个大四的上学期他都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中,一方面是自己坚持了3年的梦想,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内心所向——成为一名记者,“我认为自己就属于这个职业。”距离考试的时间越近,他的心里就愈发的矛盾,“最后一个月对我来说绝对是煎熬,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到底要做什么,如果不考对不对得起自己,如果考上了又会怎么样,将来会不会后悔”。两位室友的复习到了最后阶段,他看着两位室友如何努力可自己就是没有了半点继续看书的念头,终于,“我决定面对我自己,选择我喜欢的事情”。
他放弃了考研,可他并没有感到失落,相反还轻松了很多,“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最幸福的,我认为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没什么好遗憾的”。
最后2个星期,两位室友在全力冲刺,余立接到了自己实习过的报社的offer,他一身轻松地登上了火车……
“是放松的心态帮助了我!”
程宇自己也承认,去年是属于他的年份。顶着旁人“不要脚踏两条船”的劝诫,他边找工作边考研,得到的结果是——工作先找到了,考研也成功了,还是公费!“可能有点运气的成分吧,就跟《疯狂的石头》里面说的一样,雷劈死我八次也碰不到这么好的结果。”
得知自己考研成功时,他正在东南部的一个小报社中实习。他曾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研究生教育在2年前由3年改为弹性的2年,结果去年的就业形势倒成了大考中常见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3年级和2年级这两届研究生挤到了一起,再加上浩浩荡荡的本科生大军,“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中国人真多”。大家常说很多用人单位喜欢本科生,因为本科生更有活力,但在去年的若干招聘会上,程宇却体会到这句话简直就是“谣言,绝对的谣言”,“谁都想找份好工作,可是那些好单位的门槛定得非常高,动不动就是硕士以上学历,在里面走一圈连自己都鄙视自己。”
为了给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更好的起点,2005年9月底,程宇下定决心考研。“当时想考研只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用心走好,哪怕它只是一条后路。”和其他同学相比,程宇在考研的起跑线上晚了至少3个月,更不用说那些从年初就进入考研复习的同学了。
“压力,只有压力。”一年后,已经是公费研究生的程宇回想起考研的日子,能想到的只有压力二字,“我找工作到处碰壁,有的单位只要本省的学生,我在外面软磨硬泡也进不了会场。想想考研,自己至少晚准备了3个月,当时觉得自己什么希望都没有。”
路是自己选择的,自然要好好走下去。程宇买了词汇书、真题、政治红宝书,又搜集了一大摞专业方向的论文,租了间小屋,开始潜心复习。当时,已经是10月份了。
如果按照大家常用的方法复习3个轮次,时间肯定不够,于是,程宇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表,并严格遵守:每天早上花15分钟打理自己,包括认真刷牙、一丝不苟地洗脸、剃须、吃早餐,随后上午先背2个小时的单词,然后看政治,下午做一份英语真题和政治真题,之后去健身房锻炼1个小时,晚上看专业书和论文,临睡前再用半个小时复习当天看过的单词。“时间不够就只有提高效率,我必须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让人事半功倍,所以我很认真地修饰自己和健身。另外,我每次复习任何一门课都没有超过3个小时,这也是为了保证精神上的松弛,避免疲惫。”
也许是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程宇复习的效率出奇的高,1个月以后,“每本书都扎实地过了1遍,心里大概有了个谱”。随后,他就一个劲翻来覆去地做真题,同时查漏补缺,专业课的复习也加快了进度。除了规定的参考书目,他不断地从网上下载专业方向的论文,“考试其实就是学生和阅卷老师之间的交流,学院列出的专业书目只是让考生在答题时知道出题人在问什么,但阅卷老师评分不会看谁书背得好,而是看谁更有想法,并能自圆其说。所以,我看了很多论文,就是想扩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想想,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参考书目因为出版的年岁已久,很多新的东西都没有囊括进去,(考生)看近年的论文就更有必要了。”
正当他有条不紊地复习的时候,东南部的一家报社来学校招聘了。“我还是很想去工作的,看到那个报社一下子招十几个人,感觉机会很大,就去了”。到了会场,直接就是报社领导的面试,面试时领导当场拍板:“欢迎你来我们报社。”
找到了工作,程宇感觉像吃了颗定心丸,“自己有着落了,复习起来就更为轻松”。每天重复着真题、论文、热点评论——单调的生活也“丝毫不觉得枯燥”。就这样,到距离考试仅1个月时,2本真题已经被程宇反反复复研究了近20遍。效果自然是显著的,英语真题上的每个单词都像老朋友那样熟悉,政治真题中的答题套路也了然于心。
最后1个月的复习,用程宇的话说就是“想的比看的多,看的比动笔的多,动笔划的箭头比写的字多。”他把此前看过的所有的资料按照专题分类,在纸上划出每一个问题的推理逻辑线,然后再勾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把书读薄!”程宇说。书确实被他读薄了,他搜集到的厚厚的一摞专业论文被浓缩成了十几张纸,上面按照主题勾勒出了观点、结论的逻辑线。“我觉得最后1个月是备战考研最关键的1个月,无论你此前做了多少工作,看了多少资料,最后1个月就要耗尽你所有的才华,需要把你长这么大的所感所悟全部释放出来。反正,我的才华是在最后1个月被耗完了。”
“成竹在胸”,程宇这么评价自己走上考场时的心情。“因为根本就没有压力,我相信自己做的一切,走出考场时我也这么认为。”
考研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休整,程宇却去了东南部的那家报社实习,“当时想,如果实习感觉不错就留在那儿工作了”。谁知事情并不尽如人意,那边的媒体环境并不是很好,“工作做得很辛苦,每天都在采访与被拒绝采访中度过,没有什么乐趣。”
2006年2月底,当他拖着一身疲惫回到报社时,得知可以查询考研成绩了,“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不过这种忐忑很快就没有了——390分,“我不知道中了彩票会是怎样的心情,但我当时比中了彩票还要兴奋。”
复试很顺利,程宇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公费。
“考这么好,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不过,应该是放松的心态帮助了我。”
“一味死用功,把自己透支了。”
袁华默默地关闭了查分网页,端起一盆衣服进了水房,一言不发地使劲搓着衣服。
“觉得自己那半年过得就像在梦里一样,醒了以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袁华现在回想起自己得知考研失利的消息时的情形,心情仍难以平复。“最开始的那个星期是最难熬的,每天一闭眼就想到自己在考场上,看着同学准备复试而自己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那种心情,这辈子也难以忘记。”
还好有很多难兄难弟,大家相互安慰、相互鼓励,“我们一群人度过了颓废的1周,每天都在一起喝酒,吃很少的菜,喝很多的酒,酒桌上没有人谈论考研,没有人谈论将来,就聊足球、篮球和其他球类运动。”
“颓废”的1周过后,大部分酒桌上的同学开始忙碌于找工作,袁华又拿出了已划满波浪线的考研复习资料,又从第1页开始,像第1次看到这些资料一样,认真地开始了复习。
“找工作的人太多了,两届研究生加上一届本科生,机会太少了,而且到了3月,也没有太多的单位可以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不甘心。”
袁华确实有理由不甘心。他是一起考研的同学中最勤奋的,他和传说中的“考研复习狂人”有着相同的生活轨迹:6点不到就起床背单词,到6点半宿舍开门就带着所有的参考资料出门了,随便买点东西果腹,就在教室里开始背单词、做阅读理解,一坐就是一上午。12点去食堂吃个简单的午餐,马上赶回教室,继续背单词,做阅读理解。“我的白天全部奉献给英语了”,晚上的时间则全部属于政治,从晚饭后到10点半教学楼关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政治“红宝书”中,晚上回到寝室,他还会再花两个小时复习白天背过的单词。
袁华每天的生活就在白天英语、晚上政治中重复,效果也是明显的,连《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最让人头疼的毛泽东著作的年份、名称、主旨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他就是政治红宝书肚子里的蛔虫,如果书有肚子的话”,同学们都这么评价他。
可是,他没有对专业课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当时想着反正是考本专业,晚点复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当他意识到自己要开始看专业书时,距离考试仅仅只有1个月多一点了。“很慌张,感觉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横下一条心,前面英语政治都这样啃下来了,专业课也一样”。
于是,白天和夜晚都变成了专业课的天下。那1个月我根本就不敢去想离考试还有多少时间,生怕发现只有几天可自己的专业课根本没有看,只能以最快的速度一遍又一遍的翻书,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看了一遍了,又看了一遍了。”为了能多看几遍专业书,他把作息时间又延长了1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到1点半才关灯睡觉。“那时我一方面担心没有时间复习完专业课,另一方面也不断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倒在最后1个月里,前面那么辛苦都坚持过来了,最后1个月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挺过去。”最后1个月高强度的复习在同学们看来是颇有成效的,因为“他能像背政治那样把专业书背下来了,答题还会有问题吗?”
最后1个月就这样在背诵专业书中过去了,考试终于来了……
“走出考场时我很有信心,因为考卷上的问题都能在书上找到出处,我几乎把书上的每一个字都默写上去了,可结果……”袁华的英语考了60分,政治考了75分,两门专业课刚刚过专业分数线,总分却没有过线,“我没想到自己拼死拼活地复习了半年,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我不甘心。”
“颓废”的1周过后,袁华平静下来,仔细地回顾了自己玩命复习的半年,“我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复习的方法,一味的死用功,把自己给透支了。”
现在,袁华每天依然6点起床背单词,但绝对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而且也不再把白天交给英语、晚上交给政治、最后1个月交给专业课,他会每天上午复习英语和政治,下午复习政治和专业课,晚上留给专业课和英语,“我现在不会强迫自己去记住书上的每1个字,我会思考、总结,勾勒出自己的思路。而且,我现在也不会长时间的看1门课,隔2、3个小时换一门课复习,人很轻松,效率也高了。”
“不过,我还是会把最后1个月留出来。”
“做什么?”
“看此前做过的英语真题,复习政治的重点专题,看专业课相关的论文,整理自己的思路。”
-
[研究生考试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第二志愿填报有技巧详细阅读
考生填报志愿时,我们经常强调要填好第一志愿,要做到慎重、稳妥。但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否准确,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种情况考生要预料到。因此,报好每批次的第二志愿对一些考生来说也不容忽视。 录取时,如果考生达到了本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而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达到本批次第一志...
-
2007年考研英语难吗|2007年考研最难考的学校大盘点详细阅读
说起来很惭愧,我一个06年牺牲的考生本来没什么脸面在此指手画脚,俗话说败军之将,安敢言勇。可我在06年,也考出了375分,也算死的惨烈,不丢人。但我已经战死,是个失败者,虽然我找到工作了,07年的考生与我毫不相干,我不希望07年的考生和我一样的死法。 有个人曾说过,有很多人成功了,但对...
-
[北大女硕士找工作]女硕士称找工作比找男朋友更难详细阅读
一晃三年,我快毕业了,我起初想找工作就找工作,有什么难的?至少我也是个硕士,至少我学的专业还不错,至少我是被保送读研的,至少我在学生会混过,至少我年年拿奖学金但上个月跑完国展中心的招聘会后,我就像一个被人捅了一刀的气球一样,说信心,连气都没了。昨天,南京师范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小告诉记者。三...
-
[考研失败经验总结]过来人经验总结:我考研的五点重大失误详细阅读
分析这次考研,我总结出我以下主要的几点失误,希望能对师弟师妹们有用: (一)、目标不坚定。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我的复习进程、复试自信心。我真正下定决心是在报名的时候。当然从身边的同学来看,在制定目标时,也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不要把自己期望的太高,太难达到容易绝望。考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
【研究生自述三年计划表】大学生自述:上了三年研究生我愿“读”服输详细阅读
在找工作接连碰壁之后,我和几个研究生同学最近常常用愿读(赌)服输4个互相进行心理按摩,虽然是自我安慰,可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在悔不当初。 本人虽然不是出身名校,但三年前考研时也是踌躇满志。本科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总觉得有实力继续向上读书,不读有点辜负自己优异的成绩和几年的发愤图强。...
-
研究生考生自述_一女研究生自述:老师 您就把我当男生用吧详细阅读
男生的第一志愿全被满足 女生被调剂得七零八落 2006年的考研大战硝烟散尽后,我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成功地考入北京一所热门文科院校攻读研究生。我本科专业是日语,并且已经取得了最高水平证书——日语国际能力水平一级证书,而研究生又即将学习目前很时髦的...
-
【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组】专家博客指出:研究生考试考了考生也考了教育详细阅读
昨日,一位参加今年考研的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在第一时间内告诉我了他考试的成绩。虽然这并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消息,但是,我还是在为这位朋友感到惋惜的同时,禁不住感慨很多。 在我的印象里,这位朋友是一位很有才气的青年。我们虽然只有一次的见面,但是,通过博客这个平台,我们早已成为非常熟知...
-
考研人十一假期怎么过_考研人十恶不“涉”详细阅读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会做得更好!考研后几乎每个人都会这么说,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次考研中我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否则 那么,考研中有那些事情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呢?考研中有什么禁忌呢?经过分析总结,归纳演绎,总结出考研中的十大禁忌如下: 恶之一:三心二意考研成功的理由有成百上...
-
让我来告诉你的英文|让我来告诉你 考研成功必听的10句贴心话详细阅读
1.要学会微笑 笑是人充满信心的体现,是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因此,我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我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2...
-
【考研失败经验总结】经验总结:考研需要了解的潜规则--信息对称详细阅读
现在正是考研的冲刺期,在新东方的考研课堂上,看到很多同学发愤苦读,深表同情。多年来,看到很多同学以为考研就是死学习,终日埋头苦读,屡败屡战,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很是不忍。有些同学认为考研中英语最重要,有些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但同学们需要了解考研的潜规则关系,或曰信息对称。 报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