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面试热点】2005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素材
【shitiku.jxxyjl.com--公务员】
公务员面试谈到的话题不外乎当年的热点问题,因此本章有重点地摘录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文章,例如“两会”、“《行政许可法》的颁行”以及2004年最热的话题——雅典奥运。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颇具权威的文章来为考生输入最前沿的知识,以应答那些时效性极强的问题。
◆ 2004年公务员面试最新考题预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章就是通过一些真真切切的案例来向考生传输成功经验的,例如“我是怎样通过公务员面试的”、“猜透考官的用意”等肺腑之言,让“过来人”述说成功的历程相信是最好的助推剂。
2005年公务员面试热点素材
一、2004年“两会”出题要点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会场内外,共鸣着同一个声音: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两会,成为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新起点。
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代表委员会认为,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求真务实。这种精神是各项工作的推进器。
回顾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委员们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骄人成就。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不可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无从谈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思路成为共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发展认识的新跨越。
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当改革开放进入第26个年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的关键阶段,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现代化大业的成败。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疫情,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有代表说,过去一年,新一届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一手狠抓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处置,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干部群众展示出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共兴大局的合力。”
一个理念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明确了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有位代表说,为多数人说话,为农民说话,为低收入者说话,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说话,这是他在两会上最强烈的感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提高到执政理念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就逐步取消农业税、解决清欠民工工资等下达严格的指标,就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就医难、扩大就业问题等提出明确的措施,这是实践做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具体体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科学发展观更为具体、更为深化,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保障惠及长远:为民修宪,奠定民族复兴最坚实的基础。修宪固本,惠及长远。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现行宪法做出郑重修改,是今年两会的一项重大议题。宪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利于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以人为本,保护人权,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民主法治保障。
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实践经验,将十六大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方针政策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
宪法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时代性。把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转化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国家和全民族的指南,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为在关键时期开始新的起飞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础。
二、“十六大”及“三个代表”出题要点
1.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十六大报告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根本要求,这就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以简练的语言,科学概括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我们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怎样理解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根据党的指导思想提出的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
第二,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按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赋予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
第三,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普遍适用的基本要求。
第四,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总结实践经验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的新概括。
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需要各级党委从不同类型的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出发,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制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措施,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抓起,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3.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十六大所强调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主要是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二是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五是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4.怎样理解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在十六大报告的导语中,有一段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论述——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学习和把握这一段论述,要弄清一个概念,明确三个关系。
弄清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是什么。把十六大报告的开头语和结束语联系起来就会看到,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始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是由我国的历史发展向我们党提出来的。
全面理解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要明确三个关系。
第一,历史潮流、时代潮流与党的庄严使命的关系。
第二,党的历史任务与党的庄严使命的关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5.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根据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肩负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核心是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6.为什么要强调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事实表明,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坚持和发扬得好,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就充满生机,蒸蒸日上,即使犯了错误、出了偏差也能够及时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犯错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
党内民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总结世界共产党盛衰兴亡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
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8.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何在?
执政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要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充分认识十六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作风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懂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道理。
9. 怎样理解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立足新的实际、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基础不动摇。
第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需要科学把握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
第三,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增强扩大群众基础的自觉性。
第四,坚持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0.怎样理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党执政后最大危险的精辟论述,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八十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善于组织和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的失误,使党和群众的联系受到严重损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恢复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全党的面前,多次强调加强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事实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遭受严重挫折。
三、修“宪”面试要点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此对于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修宪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共14条。
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规则的规则,是国之重器。所以,保持宪法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但宪法毕竟也是法律,它也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当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宪法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它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当时还是高度计划经济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宪法也就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
本次宪法修正案共14条,其主要内容有13个方面: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成为国家的指导方针,意味着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顺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成为建设国家的方向,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写入宪法,意味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稳步深化,民主将作为一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得到确定。
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这一修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这也是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的肯定相一致的。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此举意味着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在有关土地征收和征用的问题上,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应的论证,杜绝乱征地现象的发生;二是即使为了公共利益征收、征用土地也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补偿。
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此次修宪明确规定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鼓励的政策,亦即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了和国有经济同样的“国民待遇”。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际情况,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又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然而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的界定不完全,仅列举生活资料,而没有包括生产资料。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第十四条中增加一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同时这条规定也是对政府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条中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对于促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和人权发展、树立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权入宪是党和国家一贯方针在宪法上的明确化,为党、政府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大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将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自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特别行政区的代表是人大代表的组成之一,这样规定符合人大代表的现实组成情况。
10.有关“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的规定
将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九条中的“戒严”全部改为“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包括“戒严”又不限于“戒严”,适用范围更宽,既便于应对各种紧急状态,也同国际上通行做法一致。这一修改体现了中国法制建设开明、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将宪法第八十一条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不仅限于接受外国使节,因此,在宪法上应对其留有空间。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将宪法第九十八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这一修改使全国各级人大的任期一致,有利于协调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和人事安排。
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将宪法第四章章名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同时,在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赋予国歌以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人民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NextPage]
四、人才外流问题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累计29.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约 4.7万人,单位公派约9.2万人,自费留学生约15.4万人。这些留学人员中只有30%左右的人回国,还有60%多在国外继续深造或谋职,并且,未回国人员中的一半是在美国。与此同时,国内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的匮乏状况也日益明显。
表面上看,我国的人才外流现象似乎是比较严重的,但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的人才外流?我的观点如下:
(一)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来看,目前的人才外流现象并非十分严重。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是一种普遍趋势,并非中国独有。近二十年来,我国出去的留学生约有20万留在了国外。应该说,这个规模并不算太大。目前全国每年大学招生人数近百万,相对而言,2%~3%的学生赴海外留学并不算过多。因此,中国的人才外流总体仍处于正常水平。
(二)我国人才的相对堆积、使用效率不高是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我国科技人员的构成比例来看,高素质人才稀缺,但我国较高素质人才的绝对数量却较为庞大,而且过度集中于一些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在缺乏流动性和激励机制的状况下,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感到其潜能远未发挥出来,发达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充满机会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有机会时选择外流,以实现自身价值。此外,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落后的工作环境、僵硬的劳动制度也是人才外流的原因。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定规模的人才外流,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过去,一大批外流科技英才在祖国的召唤下回国服务,在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让一部分科技人员走出国门,追踪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是我们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留学人员的回归是与国内经济的发达程度分不开的。以我国台湾省为例,20世纪50至70年代,留学海外的人出多回少,回归人员的比例比内地现在的水平还低得多,但是到了80和90年代,回归的留学人员逐渐增多,至今,回归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左右。此外,即使科技人员留在外国,他们同样可以同回国人员一样,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信息时代,科技人员并非一定要本人回国才能为国效力。他们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条件,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回国后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外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足以准确涵盖当今条件下的跨国人才流动的全部。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应该以长远眼光看待当今中国人才的跨国流动,化弊为利,或扬利抑弊,最终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对策如下:
(一)积极推动劳动制度改革,造就国内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大气候,以提高科技人才使用效率,树立其成就感,减轻其外流动因。
(二)积极鼓励科技人才到国外留学、访问、交流、合作研究,展开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自由流动真正成为可能。
(四)充分认识和利用留在国外的科技人员的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架设起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经贸往来的桥梁,使他们人在国外却能为我国服务。
五、马加爵案诱发话题大学生心理问题引人关注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经初步审查,马加爵交代了因与4名被害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先后将4名同学杀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学业、就业、情感等问题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校园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南开大学一项对天津市20所高校2.3万余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占学生总人数的74.74%,但仍有2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人格偏执、敌意、忧郁及附加症状。测试同时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女生优于男生,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优于理工科学生,专科学生优于本科学生。
(一)建心理档案,帮学生“舒心”
大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警觉。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秘书长袁辛副教授说,十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适应、学业、人际交往、情感生活、求职择业、社会适应等方面。因此,教育部决定从今年秋季入学起,在其下属的高校中全面推行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该项目的启动旨在借鉴西方心理测量表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体系,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建立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
据袁辛介绍,大学生心理症状依然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迫症状。据调查,在存在的轻度和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中,以强迫症最为明显。二是人际关系敏感症状。主要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自信心不强,缺乏人际沟通的技能技巧,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三是敌意症状。主要表现在不少学生对他人存在着敌意倾向,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动刀动棒。四是忧郁症状。主要表现是部分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较差,对前途感到迷茫,进取心不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失望,悲观,严重的甚至出现了轻生意向。
(二)就业压力加大,情感遭遇挫折,少年也识“愁滋味”
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秘书长袁辛副教授说,现代社会的压力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更是如此。随着独生子女作为适龄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育收费的普及化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生活、社会适应问题都有日渐突出的倾向。
袁辛说,大学专业学习与个人性格、兴趣的不协调状态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少学生选择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盲目跟风,致使不少学生出现所学非所爱的情况,比如兴趣索然引起的学习动力缺乏、考试不及格现象甚至因为不及格而产生出极端行为。另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倾向和教育费用的支付使得学生职场竞争的压力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尤其是经济贫困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情感生活作为大学生活主旋律之一始终是问题的敏感点和多发点,在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人群中,情感危机引发的心理问题甚至轻生倾向占到了相当比例。
(三)个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给大学生心灵减负
天津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秘书长袁辛副教授说,大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全社会要共同来关心。
袁辛建议,一要建立健全高校心理教育服务机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体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学校应给予学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成为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合格的人才;三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四要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多元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辅助力量。对大学生心灵的呵护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四)心理健康是否有衡量标准,四把“尺子”可测心病
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是否有衡量的标准,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贾晓波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认识尚不一致。因为,心理素质水平,不像测量身体素质那样,有具体的、客观的指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把握它。
贾晓波说,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否符合其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大学生总的心理特征是正在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有较大的可塑性。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生,老气横秋,像个小老头,或者幼稚无知,像个小孩子,那么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低的;二是能否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三是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否与社会协调一致。一个大学生如果长期不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被排斥在友谊之外,那么就应该考虑他的心理素质是否过于低下,心理是否健康了;四是有没有完整的人格。如果一个大学生的行为表现不是一贯的、统一的,则说明他的人格不完整,他的心理素质是低下的,甚至可能造成精神疾病。
六、嘉禾事件的社会反思
通过对原嘉禾县委书记的独白,我们对嘉禾拆迁事件进行了反思,真可谓痛定思痛。
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事件,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没有中途阻止?全国类似事件为什么层出不穷?这才是我们社会的痛,我们社会应该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反思。
思痛之一政府拆迁的权力为何不受限制?
国家土地法、国务院拆迁条例在保护被拆迁人的权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缺陷。比如土地法规定各级政府可以审批多少亩的土地,每亩土地应该怎样补偿。但是,土地上的居民或者农民不同意怎么办,他们对土地是有权利的,在征地或者拆迁中,他们是平等一方当事人,他们有同意的自由,也有不同意的自由,他们要衡量自身的利益和得失。
但是,土地法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国务院拆迁条例也对此未加充分重视。制止违法行政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行政行为相对人(受管理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问题,被拆迁人法律地位受到限制。
最近,国务院鉴于各地拆迁征地过程中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严格控制拆迁规模的措施。这对缓解拆迁征地矛盾是有益的,但是,只有修改相关法规,赋予土地使用人和所有人应有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思痛之二司法机关为何不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反而成为暴力工具?
我们不提倡三权分立,但是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和暴政。司法的监督,是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在嘉禾拆迁事件中,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司法监督失灵。如果有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为提出干预,事情就不至于发展到后来的结果。
但是,从有关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事件中,司法机关不仅没有起到制约行政权力的作用,反而成了行政力量的羽翼和暴力工具,“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司法监督的作用完全失灵并产生了扭曲,导致行政权力的愈加强大和狂妄。这种现象在沈阳拆迁事件、福建拆迁事件以及其他百姓与当地政府对立的事件中,都如出一辙。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司法权是独立于行政权的,但是,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司法独立受到破坏。在嘉禾拆迁事件中,县政法委书记表现很是活跃。公检法是受政法委领导的,公检法的领导有政法委任免,既然政法委书记都要加大拆迁力度,公检法各部门怎么能独立行使司法监督权呢?
根据权威理论,司法的独立需要组织机构的独立,也需要人事权的独立和财政权的独立,目前这两项权利都在行政部门的手里,想要司法独立,做到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和制约,缘木求鱼。
思痛之三百姓父母官为何不顾百姓死活?
我们常常教育干部要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眼睛向下,不唯上。但是“密切联系领导”却成了很多人为官的基本常识,因为上级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判官,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不太重要。这导致很多关于漠视群众疾苦,关心上级冷暖。这是否表明我们的干部任用制度存在着促使干部脱离群众的诱因呢?
用高尚的道德要求领导干部,用科学的制度约束行政权力,让公民能够直接地监督官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群众对立的问题。
七、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面试要点
(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过程是怎样的?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时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船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杨利伟的平安归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实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二)怎样认识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将人类带入航天时代,随后的四十年间,人们目睹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先实现人类的太空梦,美国的阿波罗工程六次拜访月球的壮举,人类一次次地实现着几千年来的飞天之梦。载人航天技术使得我们的活动空间从陆地、海洋拓展到了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我们终于可以亲自看到孕育人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美丽的蓝色宝石。一项项的成就和辉煌曾经让我们拥有太多的振奋和憧憬,而一次次的失败和牺牲又让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痛苦和伤悲。高昂的代价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载人航天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冒险性,但是对于太空的向往和执著使我们从未停止过迈向宇宙的步伐,而这皆因为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同样愿意为人类这一共同的主题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和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术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环控生保技术、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它也能体现这个国家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没有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要想把人类送进太空并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国“阿波罗”计划从 1961年开始实施到1972年结束,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阿波罗”计划成功推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
3.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太空工厂”可以几乎像是在变魔术一样,在微重力、真空和无对流的条件下,制造出地球上难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他的相关产品,可以想象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那么这次由太空技术引发的“新工业革命”最终将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现有模式。中国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除了以上几点,载人航天事业的技术发展将标志着人类的科技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八、雅典奥运面试热点回答
我国体育健儿在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上,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的历史性突破,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荣誉。党中央、国务院致电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雅典奥运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奥运赛场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民心为之激越,士气为之振奋。我国体育代表团勇夺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奖牌榜第三位。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的精湛运动技术和良好体育道德,进一步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新世纪中华儿女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对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团结奋斗的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巨大鼓舞。
从1984年我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首次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本届雅典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跃居金牌榜第二位,我国竞技体育年年都有进步,届届都有提高。到本届奥运会结束为止,我国体育健儿在夏季奥运会上,共夺取112枚金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人们高兴地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胸怀壮志,顽强拼搏,以非凡的勇气和骄人的战绩不断攀登世界体育高峰,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各族人民衷心希望中国体育健儿继续发扬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总结经验,增强斗志,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技水平,促进我国体育运动的全面均衡发展,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运盛,体育兴。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佳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体质不断增强,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体育健儿的优异成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学习奥运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手、奋勇拼搏的旺盛斗志,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科学训练、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把体育健儿的优秀品质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必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大大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第二十八届奥运会落下帷幕,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盛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要借中国体育健儿胜利凯旋的东风,抓紧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历届奥运会特别是雅典奥运会的经验借鉴,我们的奥运筹备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够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既定目标,并办成一届杰出的奥运会,给全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
九、诚信危机
连高考作文都谈诚信,足见诚信是成问题了。那么诚信现象是怎样出现的?诚信危机是怎样发生的?诚信的范围品类有哪些?诚信危机如何才能解除?
诚信是自由的伴生物,或者诚信是自由的体现之一,是自由的就必然是诚信的。一旦自由出现缺损,诚信就必然发生危机。“人是自由的,可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因而无往而不存在诚信问题。诚信有一个安全临界线,即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小谎言、小欺诈、小不诚实……是可以存在,而且是绝对存在的,可是越过这个临界线,谎言、欺诈……成为社会灾难,就得想办法缓解它。
尝试论之。人在自然面前是不自由的,于是编排无数关于天地风雨山川雷电的神话,自然的本来面目是被遮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赋予自然以意义的同时就意味着诚信问题发生了。这太玄远了,不是我们探讨的重心。我们要考究的是社会范围内的诚信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世上只有一个人,他面对的是他自己,就像当初亚当一个人在伊甸园里那样,充分自由,他就无须遮蔽什么,隐瞒什么,他对自己充分诚实(实际是根本不发生诚实问题)。可是一旦夏娃出现,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起码他们知道了害羞,用橄榄叶遮蔽私处。这一遮蔽不要紧,自由的阳光出现阴翳,人类的自由开始发生缺损,诚信问题随之出现。到了亚当夏娃的大儿子该隐将弟弟亚伯骗到一边儿将其杀死,哥哥的自由成为弟弟自由的杀手,人类的诚信发生了第一次危机。
有两个人就开始有伦理,就开始有道义。该隐杀弟,悔愧无地,不堪回首。你决不可以以他人为仇敌,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向人开战。在仇敌与媾和同等重要的情势下,你怎么办?只能寻求利益最大化。你的本来面目、本来的心思不得不遮蔽一部分。这是不是意味着群体越大,自由越少,诚信越稀缺?那倒也不是。一个狱卒与一屋子犯人,这个群体,人数不多,但自由度很低,防范心理多,诚信成为奢侈品。因而,在目前人类社会发育程度上,自由的多寡取决于一定的游戏规则,具体说则是取决于宪法和法律及其执行的水准。
我们说了,无往而不存在诚信问题。诚信至大到信仰,至小到个人隐私和阴私,中间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各方面。如果同性恋是自由的,同性恋者就由欺世变成诚实,不必隐瞒。如果社会生活是自由的,公民的忠诚就此较可信。反之,君主面前下跪,转脸就去举兵反叛。如果家庭是自由的,儿女就不会隐瞒自己的真爱。如果夫妻是自由的,彼此就不会隐瞒自己的移情别恋。
自由是综合的,诚信也是混一的。一公司的老总谈员工素质如何提高。我问:你让员工说实话吗?你让你的会计自由言说你的偷税漏税行为吗?如果连实话都不能实说,何谈素质?素质不是孤立的,是血肉相连的。我们搞“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如果这百城万店的老板之被任命完全是暗箱操作,此乃大伪小诚,难以有彻底的诚信。
我们都向往一个诚信的社会,如何建成它?这是一个值得追询的问题。
十、提倡节俭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55周年国庆将把握“中庆”尺度,提倡尽量节俭,不搞国庆阅兵、焰火晚会等盛大庆祝活动。一贯看重“脸面”的国人,如今能在55周年国庆这一重大事情上提倡节俭,令人为之叫好,并衷心期盼“节俭迎国庆”能在更广的领域产生示范效应。
国人素有节俭的好传统,但这似乎主要是体现在对待私有的财物上。而在办公事方面,大手大脚几乎成了一种痼疾。小到校庆、理论研讨会,大到城市的招商会、文化节,比豪华成了一种时尚。这种“奢侈”思维近年来还一度进入了部分地区的执政思维中去,一些地方领导忽视客观规律,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不切实际的城市发展目标。许多地方盲目攀比,求大求新求洋,片面追求“上档次”,要创“世界第一”……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引起党和人民的一致反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不能淡忘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本世纪前20年,我们正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正迎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在这种国情下,我们要始终提供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决策都应把人民群众生活放在优先位置,充分考虑地方财力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绝不能干那些劳民伤财、寅吃卯粮、百姓反感的事。
从“节俭办奥运”,到“节俭迎国庆”,实质上在传递着一种务实的作风,也树立了颇有说服力的样板,但愿这节俭之风能在更广的领域产生深远的示范效应。
十一、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运用者,同时又是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者,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国家公务员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坚持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实施十余年来,广大公务员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队伍是一支有战斗力、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队伍。这次受表彰的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中的多数工作在街道、乡镇等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单位,工作在公安、税务、教育等政府窗口部门。他们通过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实绩,为全体公务员树立了榜样,为“公务员”称号增添了光彩。
向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学习,就要学习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学习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清正廉洁、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为此,必须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健全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用制度和机制加强管理;必须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重点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人民的公务员就是要爱人民,让人民高兴。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必将涌现出更多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相关试题
- [公务员考试时间上午]公务员考试3月22日上午面试题目实录
- 2005年4月24日事件_2005年2月24日最新上海市国家公务员面试部分试题
-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真题含答案
- 【1月10日广州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广州公安6月10号下午面试题
- [1月10日广州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广州公安6月10号上午面试题
- 【1月10日广州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广州监狱6月10号上午面试题
- 【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公务员考试2002面试真题大全(3)
- 顺德公务员考试时间表|公务员考试6月10号顺德公务员上午面试题
- 【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公务员考试2002面试真题大全(2)
- [广州公务员考试很难吗]公务员考试广州各地6月最新面试题大全(含非典相关试题)
-
公务员遴选公共基础知识|2005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四详细阅读
本试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
【教育部门的公务员需要教资吗】教育部门公务员面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内容预览: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请你结合我省实际,谈谈当前应采取发些主要措施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所突破? 【答题要点】: (1)首先要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全面落实...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四)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B 3 C 4 D 5 D 6 D 7 A 8 D 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A 15 B 16 C 17 D 18 B 19 C 20 C 21 C 22 A 23 B 24 A 2...
-
[公务员考前冲刺题]科技文献版公务员考前冲刺套题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试卷(二)详细阅读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题号〖 〗 总分〖 〗 核分人〖 〗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 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题(二)详细阅读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题(二) - 论 坛 登 录 - 用 户: 密 码: - 邮 件 订 阅 - (在下框中输入EMAIL地址) 查阅往日邮件列表 - 考 试 书 店 - http: yuloo 发表时间:200...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_《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三)参考答案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C 5 D 6 B 7 B 8 C 9 B 10 B 11 C 12 B 13 A 14 B 15 B 16 B 17 D 18 B 19 D 20 C 21 D 22 A 23 C 24 C...
-
【国家公务员历年考试真题】国家公务员历年考试面试题精选详细阅读
1 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设想,你经过实际调查认为这个设想既科学,又可行,但你的领导和同事们很固执,你采取什么办法说服他们与你合作? 2 在你朋友当中,有两位朋友由于发生一些矛盾而中断往来,如果需要协调,你会如何做? 3 谈谈你的个人简历和家庭情况。...
-
和平版本不一致不能玩 要怎样才能玩_和平版2005年最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试题(卷)详细阅读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共25题,参考时限20分钟)一、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1.2,6,18,54,()A.162 B 108 C 72...
-
[《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公共基础知识》5日强化冲刺试卷(三)详细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共30分。) 1 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总结13年以来的基本经验,第一条就是( ) A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B 坚持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C 坚...
-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2005年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详细阅读
安徽省2005年公考的申论为人才市场的造“假”现象,其中涉及三个方面的“假”:一是求职者的假文凭、假证件。二是招聘单位的“假”:以假招聘敛财;以招聘窃取商业机密;以招聘之名,行打广告之实;虚假广告,诱人上当;桃戴李僵,冒名招聘……三是中介组织,非法中介,发布虚假信息等。 试题为二道:第一道题就是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