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发明与创造_山东:少年发明获国际大奖 高考淘汰录取无门

高考资讯 2022-07-27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资讯】

  在2006年度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中,济南高三学生潘立群获得“最佳国际项目奖”。据悉,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此项赛事最高奖。可是,他在今年高考中仅考了379分,被淘汰出局。这样的结果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似乎是公平的,然而人们在为他惋惜之余,也提出了疑问:目前的人才选拔机制,会不会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拒之门外?

  大奖敲不开大学的门

  今年4月,2006年度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学生潘立群发明的“可解决色觉障碍的交通信号灯”获得工程学的一等奖——“最佳国际项目奖”。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此项赛事最高奖。此前,该项发明已申报了专利。

  从哥本哈根回到济南,从记者镁光灯的闪耀下,潘立群回到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一个月后,他要迎来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参加高考。

  这时,立群的父亲潘波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在高三痴迷于发明,加上在国内外比赛耽误了大量时间,潘立群的成绩从稳上本科滑落到连上专科都很危险。

  5月12日,在和记者攀谈时,谈到儿子的前途,这位创新少年的父亲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孩子很善良,也爱动脑子,专家说,群群的发明能造福数千万色觉障碍者。可是我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造福社会,但你却无法了结爷爷奶奶和父母让你上大学的心愿。”

  考试成绩出来了,379分,父亲的担心成为现实。潘立群试着向北京、天津、江苏、广东等地一些自主招生的高校推荐自己,但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工作在三四月份就结束了,没有一所学校破格录取他。

  新型红绿灯造福色觉障碍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立群了解到全国有近6500万的色觉障碍人员,这些人面临着无法识别交通信号灯的困惑。当时,他就想:能否发明一种让色障者也能够识别的交通信号灯呢?

  去年,进入高二时,学校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点燃了潘立群创造的火花。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还经常到马路上观察信号灯闪烁的规律,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即通过改变电路,在红灯中加入图形“×”,在黄灯中加入图形“-”,绿灯保持不变。这样,红灯亮时“×”同时闪烁表示禁行,黄灯亮时“-”同时闪烁表示等待,绿灯不变表示通行。这使得色障者也可以通过灯的闪烁和图形识别看到红绿灯。

  这个发明得到了专家的赞赏:它看似简单,仅仅是改变了电路设计,却很可贵,是设计思路上的创新。首先,它符合各国信号灯的使用惯例和有关标准,而且不需要增加成本;其次,它既不影响大多数人的使用,同时又能满足色障者的识别需要。

  济南市公安交通科学研究所所长田夫说,这是一个突破,是一项很实用的发明。现在济南市色障者约20多万人,这部分人不能考驾驶执照,不能开车,连过马路都比较困难。潘立群的专利可能使这一现象成为历史。

  参加比赛错过保送时间

  “如果以前知道高三参加‘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不能保送上大学的话,我说什么也不会让孩子参加。”潘波百味交加地对记者说。

  潘立群从事发明的指导教师刘玉修介绍,如果是高一、高二时在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一般都能保送读大学。潘立群的这项发明是在2005年10月申请的专利,在山东省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是今年4月,随后参加了国际比赛,错过了保送时间。

  采访中,谈到高考,潘立群忽然问道:“假设你面临着上哈佛和发明电灯泡的选择,你选什么?”没等记者回答,他说,“我会选择发明电灯泡。”“虽然耗费些时间,我觉得很值。它对庞大的色障人群会有作用。不过,说真的,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大学。”

  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的潘立群认识到了“成绩”的重要。高考成绩出来的第二天,立群的父亲给记者发了一个短信:“成绩出来后,他被家里所有人指责……他认识到了成绩的重要……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了孩子更好的将来。”

  “社会上都说鼓励创新,但儿子只有靠考试成绩才能进入大学,社会对于创新的冷漠令人寒心。”潘波说。

  呼唤创新人才深造“直通车”

  潘立群的经历,引起一些教育专家的忧虑: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仅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被大学拒之门外,这看似公平,实际上并不公平。

  “像潘立群这样的学生,如果能有机会进入氛围好一些的大学深造,凭他的能力和兴趣,将来会做出更大的发明。”刘玉修对此深信不疑,“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心、敢想敢干的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并不比听话、学习成绩好的乖学生差。”

  但问题是,在“成绩”面前,如何搭建起创新人才接受高一级教育的“直通车”?

  教育专家李希贵认为,就像运动员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有的善于思考,有的长于动手;有的喜欢形象思维,有的热衷抽象思维,但目前的高考流水线只接受标准件。用单纯的分数衡量个性各异的人才,就像让举重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一样,既难以选拔出创新人才,更难培养出创新人才。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从目前来看,“高考”不但是高中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一个 “瓶颈”。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准备,好像教育除了“升学”没有别的目的。应该探索一个真正能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的录取制度,把束缚在整个教育系统身上的高考“镣铐”打开。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ixun/17661.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