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透视表在哪_透视2007粤鲁新高考

高考资讯 2022-07-21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资讯】

      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于2004年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自去年下半年四省区先后公布2007年新课程高考方案以来,教育界的讨论和争议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广东和山东两个教育大省的方案,更是引起了普遍关注。  


“新方案体现了稳定与发展的统一” 

  广东省2007年新高考方案考试模式为: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其中“3”为必考科目,指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指报考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考生所需具备的基础,为指定选考科目。文科基础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占分值的70%,物理、化学、生物占分值的30%。理科基础中物理、化学、生物占分值的70%,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占分值的30%。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均为选择题。“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学科。 
  “新方案有利有弊,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高芳智老师认为,任何一个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新方案从理论上说更好,但实际操作中和过去没有大的差别。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嵇成中指出,广东省2007年高考新方案是对传统高考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此方案与设定的课改目标更近了,虽然还有待完善,但更接近了真理。
  “新方案在总体框架上体现了稳定与发展的统一。”深圳市育才中学副校长叶延武认为,广东省原来的“3+大综合+x”本身就是比较先进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渐进的改革,稳中有变,符合广东的实际。新方案在考试内容上体现了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高中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选择性,新方案每科都有选考内容,虽然比重不超过10%。选择性试题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有积极导向作用。在考试功能上,体现了水平检测与选拔区分的统一。大综合改成文科基础、理科基础,难度明显降低,主要考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应知应会的东西。与此同时增加水平性考试,保持了选拔区分功能。

教师对教学的难度把握有困惑

  广东省2007年高考新方案中的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取代了以往的“大综合”。“原来的‘大综合’对能力要求比较高,比如物理,力学、电学、光学等综合在一起,然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又综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内在逻辑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负担太重。”叶延武认为,文科基础、理科基础与“大综合”相比有较大变化:“以往‘一条线’,现在分文理科,负担有所减轻,或者说把普遍的负担变成了一种个性的负担,一种选择性的负担,一种愉快的负担。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题型也有变化,都是单项选择题,以扩大知识面为主,能力为辅。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电台,校园网、墙报等普及综合性知识,营造环境,弥补每周只有一节课的不足。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都是选择题,比原来的‘大综合’难度降低了。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情况。”嵇成中认为,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考的一般都是应知应会的知识,不需要特别准备。但现实实际操作中学校和老师抓得很紧。“表面上‘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比原来的‘大综合’难度降低了,但学生的复习力度不会减弱。”高芳智老师说,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文基”和“理基”,每月进行一两次模拟考试,省重点中学这么做,普通学校也跟着学。  

  
“不是考课本知识,而是考课程知识”


  “现在高考不是考课本知识,而是考课程知识。过去80%的考试内容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现在背熟了问题可能更大。”嵇成中认为,近年来有的考试题出得很好。比如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a.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
  b.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
  c.准备、中国共产党、敌人、改造、经济建设
  d.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
  “学生必须对历史的阶段特征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解答。过去学生只是一味死记硬背地积累知识,变成了一个书柜,能把知识存进去也能把知识倒出来,但不能解决问题。这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成正比。”嵇成中说,新的考试对教师是个挑战,“过去‘重复’是教师的教学法宝,现在需要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脱胎换骨了。”
  有教师指出,教育部新的考试大纲有了许多改进,校正了课程标准的不足。比如历史科目,增加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的能力要求。过去在教学中没有要求学生分别“这是历史事实还是历史解释”。事实上,有些课本内容是对历史的解释,而不是历史事实。在认识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这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基础。

综合素质评价有名无实

  “以往德育考查比较笼统,而且范围狭窄。”叶延武指出,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较广,而且进行学分认定,包括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修习记录,还有平时的考查记录,物理化学实验记录,获奖作品展示等。
  高芳智老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上认可,现实上不认可”。他认为,由于追求升学率,学校变得圆滑,都给自己的学生打高分。总分20分,学生一般能得十八九分,没有区分度,也没有现实意义。嵇成中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升学率,有的学校甚至要求不准低于90分,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给高分,使得综合素质评价不真实。


招生录取是否公平

  叶延武指出,新方案由标准分改为原始分是一种倒退,原有的问题并未解决,反而加重了不公平。
  “过去广东省实行的是标准分,是按照考生每科的成绩在全省的位置折算的,不分文理,全省一个分数线,学科之间的差异被模糊了。”嵇成中认为现在改回原始分,按照文理分开划线,原来被模糊了的学科之间的差异问题重新被凸显出来。因为学科不均衡,各科考试难度不一样。比如某考生生物得120多分,可能排在1万名之后,物理120分就可能名列前茅了。也就是说,生物的1分和物理的1分价值是不一样的。而如果按照原始分数来计算,选择物理的学生显然就吃亏了,因为物理和生物的试卷难度可能不同。

  近年来选择文科的学生比选择理科的多很多。本来,按照社会发展需要,理科生和文科生的比例在6:4比较恰当。现在倒过来了。广东省文科生现在已经占60%以上,有些学校甚至文科生的比重达到70%,理科生则不到30%。而广东省的招生计划是理科招生名额占60%,文科占30%多,艺术体育占6~7%左右。这样就可能出现很多文科考生无学可上的状况。
  “很多学生并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而是根据学科考试的难易程度和实用与否进行选择的。”高芳智老师说,他认识的一名喜欢历史的学生,就由于父亲的逼迫不得不放弃文科。


“基本能力”考不出学生的能力?

    山东省2007年课改高考由省里自主命题,拟采用3+x+1 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两种试卷)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基本能力,是对新课程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查,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记入高考总分。  
  “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主要包括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并进行概括、推理、判断与策划的能力;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观察自然现象,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的能力;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情感;主动求知、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创新精神等9项内容。
    山东省德州二中史冠武校长认为,基本能力“1”的设想是好的,但不容易准备,因为考的不是课本上的题。比如:“一山一水一圣人”指什么?书本上没有,不能刻意准备。该学校就录一些电视节目,如“智力快车”、“幸运52”等,给学生定时播放。另外,学校还开放阅览室,让学生多见多听。学校没有教材,但出过模拟题。
    这个基本能力“1” 除了引起班主任关注以外,很多普通任课教师并不关注。“增加了一部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没有多少人赞成。因为这是一个新东西,大家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担心。”史校长说,学生对此很关注,但没有多少时间收集这方面的知识,也不知道怎么应考。教师只能安慰学生说考的都是常识性的东西,不要担心害怕。尽管如此,很多学生还是很担心。
    史校长指出,“1”在实践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其中有“体育与健康”,使得“内堂”即在教室里上的知识课多了。尽管不一定增加学生负担,但现在体育要用很多时间在教室里讲书本知识,背离了此课的初衷。
    另外,“1”的成绩差距如果太大,农村学生会吃亏,不公平;如果差距不大,考试又失去了意义。该学校做过测试,学生成绩差距不小,90多分的很多,30、40分的也不少。地域差异也很明显,“农村学生明显不如城市学生。平时见多识广的学生‘沾光’,什么也不关注的学生吃亏”。
    史校长认为,这个“1”不能准确地考察出学生的能力。“你能说这是能力吗?只能说是知识。”

仅靠改革试卷很难达到目标

    山东省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孙善利副所长认为,总体上说,山东省的方案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基本稳定,有所创新”。方案基本延续了文理分科倾向,力图考查学生共同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反映学生个性发展水平。方案的创新点主要是增加了基本能力考查“1”。它涉及6个学习领域,但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注意学科整合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方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但他同时指出方案有两点不足:一是方案的可操作性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试卷很难充分达成方案设计目标。比如方案中的基本能力“1”涉及到的艺术领域,要考查学生的音乐表达素养,应该是让学生演奏或演唱;要考查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则应让学生聆听演奏或演唱。要考查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则需要有具体的操作场景,因为这些素养和能力都很难在一张试卷中体现。
    二是方案试图引导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全课程,但这个目标也很难达到。比如,方案设置了选考题,本意是希望学生按照个人特长进行选择,但有的地区却统一规定学生选某一选修课,学生没有选择权,学校不开全课程也不会影响高考成绩。再比如基本能力“1”,由于只占60分,涉及的学习领域又多,学校难以有针对性地应对,有的学校就干脆放弃,让学生只在“3”和“x”上下功夫,同样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仅靠试卷内容和结构的变化是很难达到的,试卷不能也不可能发挥这么大的功能。”孙善利认为,对于高考,专家、校长、教师、学生都很头疼,他们不是观念不新,素质不高,不是不懂教育规律,而是迫于环境的压力不得不这么做。为此他建议,高考制度必须改革,包括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权力进一步下放给高等院校等。政府的管理重点必须放在课程开设、学生在校时间等方面,要有统一规定,而且要真正落到实处,“治本”的同时也要“治表”。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ixun/17474.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