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2007年高考作文——感情真挚和思想健康

高考指南 2022-06-20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指南】

      【考点透析】
   《考试大纲》基础等级的第三条写作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它也是衡量考生作文内容的一条重要标准。
   “感情真挚”要求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
   ①体察真情。考生要善于体验自身所承受的真诚的关心、爱护,观察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即发现领悟人间真情。
   ②坦露真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坦露在读者的面前,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③升华真情。要让读者产生真正持久的感动,只是作者自己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还需要去体悟真情,升华真情,让读者在热情冷却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的启悟,以丰富他们的人生。
   “思想健康”是要求考生写符合社会文明的内容,表现为“三不要”:
   ①不要选择毫无意义的材料;
   ②不要太多表现心中阴暗的东西;
   ③不要过于表现片面或错误的观点。
   综观近十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一般从道德情操、价值取向、思想方法上命题,且每年的作文题都贴近考生生活,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是非观念、基本的情感倾向。具体表现在“理”和“情”两个角度。
   1.“理”。要想使自己的文章能表现一定思想,平时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人生态度:正确看待自己;正确评价别人;与人融洽相处;继承传统美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意志品质,等等。
   ②社会观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关心我们的世界(热切关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全面辩证地认识我们的世界(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仅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将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情”。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最无法欺骗的就是自己的感情,写文章更是这样。表现感情的目的是为了感染别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真情实感,靠虚伪做作永远打动不了人。如在考场上,为了取悦阅卷老师,我们有些考生声称自己父母双亡,或自己变成了残疾,仍然克服困难走进了高考考场,此中用矫情和谎言代替真情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同时,感情总是和一定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不正确的思想影响下的感情是不健康的。在文章当中可以表现的感情多种多样,凡是能体现真善美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仰慕英雄;热爱亲人;珍惜友情;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等。
   【考题评点】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剖析提示】
   试题选取某网站“4220”聊天室一段关于遭遇挫折与内心痛苦的话作为材料,由此提炼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让考生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审视他人,审视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是的,人生在世,谁都有快乐,也会有痛苦。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商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厂,无论是在疆场还是在赛场,都可能面临挫折,遭受痛苦。面对挫折与失败,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良素质,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纵观古今中外,从司马迁到李白,从郦道元到徐霞客,从诺贝尔到居里夫人,从贝多芬到梵高……谁没有遭遇过挫折?谁没有经受过痛苦?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能把挫折作为成功之母,将痛苦化为人生的财富,因而使他们事业成功,名垂青史。事实上,每一位考生在经历了十六七年的人生风雨和十二三年的学海浮沉、书山跋涉之后,也经历过无数次“遭遇挫折”的精神炼狱。让考生们在人生重大抉择之一的高考中,认真盘点一下人生,梳理一下记忆,做一次心灵的漫游和感情的冲浪,做一次心理按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当然,从作文立意上说,除了谈“遭遇挫折后不能放大痛苦”外,还可以认为“遭遇挫折后不应该把痛苦化解掉”(比如盛赞“勾践卧薪尝胆”),或者“遭遇挫折后应该放大痛苦”(比如颂扬“哀兵必胜”)。
   另外话题为考生作了选材方面的提示:“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连过去中学教育视为洪水猛兽、师生们讳莫如深的“恋爱”一词,文题中也提到了。这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豁达和大度。作为考生,目光还应放得更宽广些,不要只局限于提示语所提到的这些方面,此外还有失去健康,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荣誉,失去金钱,失去某种地位……也是遭遇人生挫折。试题为考生自由发挥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
   附:2004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
   父亲,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到自豪。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恋。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您,我的父亲,***依恋,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凭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在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
   母亲,如果你在天堂里,能看到我们,那你告诉父亲:“即使是已没有了我,但也并不等于失去了一切,这一些困难与曾经艰苦的日子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此致
   敬礼
      女儿
   年 月 日
   【简评】
   字字情,声声泪,这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来令人感叹嘘唏,热泪盈眶。
   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急遽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万箭穿心,痛心疾首,她详细地哭诉往事,希冀唤起父亲面对挫折时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
   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朴实无华,感人肺腑。尤其是文中那些对父亲深情的呼唤,一声声,一句句,重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2005年四川省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剖析提示】
   忘记与铭记都是人性的本能,但这里更强调人的主体性,突出对“忘”与“记”的主体选择:哪些该忘,哪些该牢牢记住,而且重心应在后者。而在其中,就已经寄寓着人生走向和价值判断:铭记的,该是影响着人生道路,体现着人生价值的事或人。
   附:高考满分作文: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却始终铭留青史。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耀。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李白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讽击了多少权贵之势。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这样一回也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
   杜甫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你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如此的博大,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你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却将你们的名字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
   【简评】
   选择在溶溶月,淡淡风的淡雅、香飘的优美环境中,追慕英雄以及历史文化名人,评判人生,对中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错的加强自身修养的训练。
   材料的选择上从项羽到杜甫,从自己熟知的文化历史名人切入,能紧扣话题中的“忘记”与“铭记”,写出中学生对积极人生的真切感悟和思考,眼界尚开阔,情感较真挚。
   稍感不足的是主体部分的几个段落有平均使用笔力之嫌,缺少变化。
   【启示】考场作文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就要做到下列几点: 一、具体而不空泛。具体而不空泛,是就文章内容而言的。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纤瘦法,把事物写出来:记叙要清楚明白,描写要形象生动,叙述应惟妙惟肖,议沦要恰如其分,努力使每—种手法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真实而不虚假。真实而不虚假,包括文章选材的真实和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描写,也是感情真挚所不可或缺的。
   三、自然而不做作。要写真实的“我”,让“我”的激情在文中闪光,即所谓“为情而造文”,切不可无病呻吟。
   【难点突破】
   “文章不是无情物”,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别人。
   (一)对情感素材的要求
   1、情要真
   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无病呻吟的感慨,大而空的口号,之所以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透着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当然我们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要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采用把发生在甲同学身上的事移到乙同学身上,这种移花接木的方式当然是可以的。所以,作文中欲抒之情,心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
   2、情要美
   真情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能引发读者共鸣的唯有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感情。如果是卑俗的情感,即使再真实,也不能感人。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令人厌恶。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3、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抽泣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二)情感表达方式
   文章写得动人,不光选材要注意到情真、情美、情浓,还要注意到表达技巧,表达得好,可以使动人的题材倍增其情。反之,本来有浓烈感情的材料也变得寡淡了。
   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在矛盾冲突中见真情。
   “百炼之后始见真”,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两把的大锤。
   2、在细节描写中绘出真情。
   其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从来就是很能打动人的。朱自清散文《背影》之所以一直感人至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细致地描绘出了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桔子的细节、考生如能在考场作文里设置这样的细节,必然也能打动阅卷老师。请看实例:
   [例文] (2002年)
   握住我的手
   灯灭了,宿舍里一片寂静,静得可以听到室友们的呼吸声。
   今天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因为明天我们将展开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寒窗苦读了十二年,也许只为了高考这一仗能一炮打响。今晚,我没有任何压力,我让自己的思绪弛骋在广阔的草原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我的胸前,好漂亮。……渐渐地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突然,床震动了两下,随即传来室友的呕吐声。我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只见她蜷缩在床头,呼吸急促,不停地颤抖,嘴里还不停地说:“怕,我怕……”
   我飞快从上铺下来,给她倒了水,递过去一条湿毛巾。就在我递过去的瞬间,她一把抓住了我的手,话没来得及说,又拼命地吐了起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我,只能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安慰她:“不要紧张!每个人都要过这一关的,勇敢一点!”
   “你,你不要走,陪我睡!我怕……”我愣住了。因为我很了解自己的癖性,一旦跟别人挤一张床肯定是睡不着的。明天是高考的日子。休息不好一定会影响发挥。怎么办……我的心呯呯直跳。夜真的很深了,我也真的困了。于是,我轻轻地拍了一下她的肩膀:“早点儿睡吧,一定能考好的。”就在我刚触到床铺时,她又吐了,这一次比以前更厉害了,借着走廊里微弱的灯光,我看到她煞白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不安,她的呼吸更加急促了,眼里只有无助、失望,却没有泪水。
   我的心像被割了一道口子,很疼。我知道我不能那么自私,同窗三年,今天也许才算是患难见真情。我紧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我要让她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在支撑她,有一颗炽热的心在温暖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在给予别人生的希望和勇气。她蜷缩在我怀里,用她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真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正从我的体内注入到她的心房。她的呼吸渐渐趋于平缓,不再抽搐了,也许她已经进入了梦乡……
   这一夜我真的彻夜未眠。此刻坐在考场里也还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但我一定会振作精神,争取发挥最佳水平。同时,我也真诚地祝福室友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我无悔我的选择!
   文中握手的细节描写极为精彩,这一“握”握出了我的人格与灵魂,握出了浓浓同窗爱,握出了深深的室友情。
   3、在情景烘托中衬出真情。
   景物描写若能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感染力。
   4、在文体选择中巧显真情。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文体不限,考生完全可以选择相对适合传情达意的文体来走表情传意的捷径。诸多文体中,书信体相对较易直接表达对对方的感情。
   【提升训练】
   [小引]
   本次习作系关系类话题作文专题训练。
   按照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是联系的,万事万物都是关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关系的社会,更是一个关系的世界,哪怕宇宙也是一个关系的宇宙。
   无论什么人,生活在“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中,都必须面对、研究、调节、利用这复杂的关系,不“理”不行,“理还乱”也不行,“理”而不乱才能应付裕如,进而把关系作为一种潜在的、巨大的资源加以充分的开发和使用。在关系中自由,在关系中生存,在关系中发展。
   于是《树木•森林•气候》,于是“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一些关系类的高考作文题也就堂而皇之地摆到了涉世尚浅、肩头脆嫩的考生面前。跳不开,绕不过,否则别想顺顺当当地“跳龙门”。
   [训练作文题] 从以下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训练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 ,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
   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请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
   [提示]
   这是一类关系型的作文。
   这类作文,除了要吃准有关概念的含义外,还必须扣紧概念之间的关系。关系的两个方面可以始终联系在一起,也可以有所侧重,无需平均笔墨。以“目标与现实”这个话题而言,要注意围绕“目标”与“现实”的关系,不能只写“目标”而忽视“现实”,反之也不行。
   每个人生活在现实中,每个人也都有追求的目标。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往往受到这二者的影响。明白这一点,我们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如何处理这问题的人和事、情和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
   自然,如何立意,完全可以因材料而异。主要的立意大致有:生活在现实的人,不能没有远大的目标;目标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要将目标转变为现实,需要努力拼搏,等等。
   [佳作示范]
   目标与现实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
   我不想用许多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来描述高三的生活是多么的辛苦。高三?高“山”!我们每天在成堆的作业中起早贪黑,还要时不时地抬头看看自己在名次表中的位置是否呈上升趋势,何时才能到达顶峰,然后居高不下。我只知道眼镜的度数在一百一百地加深,体重在一斤一点斤地下降……
   如果谈及目标,我想我的目标只有三个字:上大学!
   爸爸曾经告诉我:目标与现实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而已,如何让目标成为现实,就要看你为之付出多少努力了。
   进入深秋,手上生了若干倒刺。顺着倒刺生长的方向摸去,没有任何感觉;可是逆着它生长的方向摸去,便有钻心的痛;如果硬是用力拔去那些倒刺,虽然当时有种叛逆的快感,但不久就会有又红又肿的伤口。
   我不想让自己的目标有一天成为人生中最大的伤口,所以我必须努力,冲着爸爸的那句话。
   可是现实中,常常是在别人鄙夷得不可一世的目光中阅读自己的卑微,从别人的成功里目睹自己的失败。有时我会问自己,是否平日里的孜孜不倦真的能换回梦中的鲜花与掌声?我迷惑不解……
   虽然如此,我仍然不轻言放弃。无论怎样,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我只能将面部最常见的表情设置为无表情。也许,有的时候想得太多,反而让人向往简单。我现在只想简单,简单地学习,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简单到我有足够的资本去复杂。
   而这一切仅是为了我的目标:上大学!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听沧桑变化……”也许多年后,当我再听起这首歌时,我会有无限的感慨……
   [点评]
   《目标与现实》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女孩用心语向你倾诉的真情体验,人生感悟。一般说来,就这个话题来写议论文,最容易流于大而空。本文则结合自身的经历来阐发议论,抒发感受,显得比较实在。文章有真情实感,因而能够感染我们。文章虽然写到了高三学习的辛苦,流露了迷惘之情,但总的表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这符合题意要求。
   训练题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
   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
   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提示] 本题立意可以是:
   1、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2、竞争,并不排斥人情。
   3、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
   写作思路参考:
   1、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
   2、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
   3、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1、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
   2、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
   3、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训练题三: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了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女儿成长中的许多趣味琐事,由衷地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一种“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你同意这种观点么?
   请以“平庸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hinan/16558.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