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高考作文评析]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评析

高考指南 2022-05-29 网络整理 可可

【shitiku.jxxyjl.com--高考指南】

         限放适度大气磅礴 
  
  在网上公布的17套2007年高考作文中,有12套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今年的主导。相对而言,上海的命题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秉承“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和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呈现出既限定适度,又广开空间,既便于作评,又利于教学的鲜明特色。 

  限定适度 

  题眉“必须”凝聚着感性与理性的决断,先声夺人,气派非凡,旗帜鲜明且极富力度地限定了作者面对“这道坎”的情感态度:不是“要”(一般表态)跨,不是“努力”(主观设想)跨,而是果敢坚定毫不犹豫地“必须”跨。如果抓不住“必须”,很可能重心偏于“要”、“努力”上,文章必然少了豪壮与大气。 

  “跨过坎”是题魂,“坎”则是题穴所在,审题的准偏,感发的深浅,文品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系于此。“坎”本是地面上低洼的地方,通常多喻最紧要之处,因为最紧要之处总是充满坎坷与莫测,包括艰难困苦,烦忧困顿、重创失意,甚至灾祸磨难等。过去了又是一片天,过不去生存发展艰难。事实上,忧患的“坎”容易使人清醒,反倒易跨,而安逸中的“诱惑”之“坎”,如权力、金钱、美色等温馨的陷阱,英雄难过,常人更难,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坎”的喻义,具有共性与个性的多样选择,限定了取材的适切性和体验认知的深刻性。把握不准的考生,很可能滞留在生活学习情感中不足为“坎”的琐琐碎碎,写出没遇“坎”的无病呻吟之作。“跨过”蕴含的不是一个简单动作,而是一种昂扬的姿态、一番拼搏的过程、一种超越的境界。为何“跨”,怎样“跨”,是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智慧的直接考量,也是对考生体验积累和表达技能的有效测定。把不准“跨过”一词蕴含的力度与厚度,写出来必然是轻飘飘的浅散之文。 

  题围“这道”,限定了感发是具体的。之所以限定“这道”,意在深度考查考生的认知和选材能力,即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写。把握不住的考生,容易泛写“这些坎”,那就偏离了。 

  广开空间 

  2006年上海作文强调主体“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作文偏偏隐去主体“()必须跨过这道坎”。这一隐留出了可以填补的无限风光: 

  “跨过”的可以是人。人生途中坎儿多,出生、求学、就业、婚姻、育子、病老等处处有坎儿。高考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道重要的坎儿。能否顺利跨过,首先取决于面对困境不测自己能否与内心世界和谐。和谐了,“我不自亡,孰能亡我”!咬咬牙,什么坎儿过不去!而人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他人。命题的倾向(促进的潜规则)总是倡导个人认知体验,结合自身,文章更适切,更具体,更见个性风采。 

  “跨过”的可以是社会,包括城市、区域乃至民族、国家。社会在发展转型中坎儿也多。仅以当下中国社会而言,如何解决好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矛盾,怎样扭转高耗低效导致的虚缓增长,如何解决好大自然因我们过度开发而产生的凶猛报复,等等,这些前进中的“瓶颈”,都是科学发展“必须跨过的坎”。跨过了,才会有中国社会的和谐,有综合国力的真正强大。至于上海,如何尽快消除社保案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中央交付的“四个中心建设”和“四个率先突破”,办好精彩的世博会,这就是上海“必须跨过”的“坎”。 

  “跨过”的可以是整个人类,环境治理就是人类共同必须跨越的“坎”儿。正在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同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商讨的就是如何密切合作妥善应对气候变化的长久大计,也可以说是“过坎”会议。 

  “跨过”的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仰慕古人“跨过”的风范,可以赏玩今人“跨过”的况味,可以感悟外人跨越的激励。 

  “跨过”的不受地位限制,高贵者有高贵者的“坎”,普通人有普遍人的“坎”。 

  “跨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实现个人或地区的生存价值,而且往往惠及一方、造福社稷百姓。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跨过了一道道“坎”(一次次被打倒),巨人般地站立,指引着濒临崩溃的共和国巨人般地屹立起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南非前领袖曼德拉等,都是一人“跨过”,一个民族“跨过”的典范。 

  两点思考 

  引导学生直面坎坷,审视关隘,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承传“挫而弥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促进“不轻言放弃,提升生命质量”的生命教育。然而,当今,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爱的呵护中成长,绝大多数一路顺风,即使有点“坎”,也多是父母、学校、社会帮着“推过”。在缺少认知需求和切身体验的现实背景下,绝大多数考生或从古人那里找素材找感觉,或编造坎坷,虚拟坚韧,重演1998年全国作文《战胜脆弱》中的闹剧;再则,现在的价值取向多元了,出路多样了,人们对“坎”的理解、关注甚至抉择,也趋于多元和理性。比如,跨不过高考这道坎,或是无须刻意去跨这道坎,自学成才大有作为者不为少,如高尔基、比尔盖茨等等。多样的选择与唯一的限定(必须跨过)如何兼顾? 

  总之,“必须跨过这道坎”作为文题,看似一马平川,其实处处藏巧,风光无限,这正是命题的大巧之处。“必须跨过这道坎”,是高远的哲思,是执著的宣言,是跨越的自信,是文章的标题,也是上海精神的标号,是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国家风貌的标志。
 

本文来源:https://shitiku.jxxyjl.com/gaokaozhinan/15880.html

Copyright @ 2011- 考试题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